行政法从什么之日起包含当天吗
A. 行政法问题
1、消费者协会是一个群众组织,不能对商场行使处罚权,署名的罚款是错误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已自己的名义,在查检过程中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以《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中出售假冒“龙牌”和“凤牌”酱油的理由立案,可按《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规定,下达没收销售的商品和处以9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判维持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的处罚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执法主体不合法。
2、法院应按规定七日内受理立案,而3月25日至4月8日,超过了七天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4月8日立案到副本送达的16日,超过规定的五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4、法院于4月22日收到答辩状,法院于7月5日开庭审理。没有按规定五日内给起诉人答辩状副本,就开庭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5、 3月25日至7月20日作出一审判决,超过规定的三个月时限,而且一审院长不能延长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6、8月3日向第二审法院递交上诉状,离10月10日作出二审判决,有二个多月,超过规定的二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7、只能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
8、工商局应退还罚款和被没收的酱油。第六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B. 《行政复议法》“从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七日包不包括受理当日
行政复议法》“从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七日之内包括受理当日。比如是2011年7月18日受理的,“七日内”是18号到2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2)行政法从什么之日起包含当天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十五条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C. 急求行政法问题!!
行政法有一个最基本原则:行政行为依法原则;行政处罚也有一个基版本原则:公开、公权平、公正(“三公”)原则。
从本案来看,公安机关依职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符合上述原则,关键在于接下来对违法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进行曝光行为是否合法。首先要说的是,对违法行为进行通报,不是法律禁止行为,并且有些通报还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作为行政机关来讲,哪些信息应当公开、哪些信息应当依申请公开、那些信息不能公开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加以区分,如果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来公开一些信息的话,最起码要符合以下原则:不得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即: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保护未成年人等。
如果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公开处罚结果的行为超出限度,给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话,依据有关法律原理,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否受理,最终由法院确定。
希望对你有用。
D.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帮到你。
E. 法律中的几日内是否包含当天
不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三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5)行政法从什么之日起包含当天吗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五条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第一百零六条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
前款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零七条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
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F. 弱弱的行政法时间问题
应当是第一种。
但是实践中,在有效期届满前,也是可以提交申请的。
G. 法律条文中表示时间的“日”是指工作日吗有这样的规定
1、法律条文中表示时间的“日”,如果没有特殊指明,是指日历中的”日“,不是工作日。
2、法律条文中如需要表达为“工作日”的,应当明确写明是工作日,而不是省略为“日”。
《民法通则》
第一百五十四条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24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H. 行政诉讼法 期间从哪一天开始起算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规定内:“行政机关作出具体容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这两条是关于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当在什么期限内起诉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原告既有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也有可能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非行政相对人。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I.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J. 我国行政法颁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及相关的诉讼法和处罚法
目前我国综合性的行政法律主要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等,行政强制法尚在审议中,行政程序法的出台还遥遥无期。另外,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发布的规章,都是行政法律。
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颁布,1990年10月1日实施。其作用是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