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天津市劳动法病假

天津市劳动法病假

发布时间: 2022-04-01 12:59:57

劳动法病假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病假规定如下:
1、工龄10年以下,在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病假时间为3个月,在单位工作5年以上的,病假时间6个月;
2、工龄10年以上的,在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病假时间为6个月;在单位工作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的,病假时间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病假时间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病假时间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病假时间为24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㈡ 劳动法病假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3、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㈢ 北方网天津市劳动法关于病假,病退的相关规定

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社会保险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适应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需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有关医疗期限的规定,我部制定了《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现予发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2实施方案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第五条 :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六条: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第七条: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第八条: 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九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㈣ 新劳动法病假规定

三、病假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版定,患病或非因权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㈤ 劳动法关于病假怎么规定的

医疗期内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双倍赔偿的。

㈥ 新劳动法病假

法律分析:1、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2、请长病假的职工,在病假期间与原单位保持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4、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6、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7、企业富余职工、请长假人员、请长病假人员、外借人员和带薪上学人员,其社会保险费仍按规定由原单位和个人继续缴纳,缴纳保险费期间计算为缴费年限。

法律依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国家规定门诊病假最多开几天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㈦ 新劳动法病假有哪些

员工请病假工资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以员工病假为由克扣劳动者工资;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劳动者患病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其他。
【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㈧ 新劳动法对病假的规定是什么

首先新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的职工因为生病或者意外受伤的,需要暂停工作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综合判定职工的病假,一般是基于三个月到两年的病假。
2、职工在享受病假期间可以享受病假工资。
3、病假期间的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其次,对于病假期间工资的计算标准主要需要考量两个变量,一个是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另一个就是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计算病假期间的工资基数主要依照的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员工工资的标准确定病假工资标准,如果单位和员工关于计算基数无任何约定的需要按照员工所在岗位的月工资的百分之七十确定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计算系数按照以下两种情况确定,一种是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和超过6个月的两种情形。
一: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单位按以下标准支付病休假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放;
2、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发放;
3、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放;
4、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放;
5、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发放。
二: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单位按以下标准支付病休假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发放;
2、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发放;
3、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放。
[法律依据]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第五条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热点内容
经济法概括自考真题 发布:2025-05-03 12:28:25 浏览:798
手签的离婚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3 12:27:41 浏览:13
薛家湾律师 发布:2025-05-03 12:20:58 浏览:546
行政法解释方法 发布:2025-05-03 12:20:23 浏览:937
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2025-05-03 12:20:14 浏览:64
行政法考试重点知识 发布:2025-05-03 12:14:50 浏览:848
法治人的格言 发布:2025-05-03 11:57:52 浏览:723
创业基地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3 11:41:55 浏览:649
理财业务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11:33:04 浏览:892
中级会计经济法冬奥谁讲得好 发布:2025-05-03 11:32:57 浏览: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