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八十二

行政法八十二

发布时间: 2022-04-06 17:54:59

❶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❷ <破产法>第八十二条中,"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这些行政法律,法规具体是什么

你讲的是<破产法>,其他法就是:《劳动法》;《职工工资法》;地方工资法规等。

❸ 区分哪些是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1、范复围不同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制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3、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❹ 关于行政法中简易程序的问题:

关于行政诉讼法中简易程序的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专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人属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二)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
(三)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四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❺ 82条刑事拘留判多久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

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

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

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

的等的可以先行拘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刑法82条是属于什么罪

润82条是什么罪?你最好不要犯就可以了,只要你不要犯罪,无论是82条,还是八二十没关系

❼ 行政法问题~~~~

D。

立法法》 第八十二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第八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❽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属于什么纠纷案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属于人格权纠纷案。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是指他人实施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行为而引起的纠纷。
生命权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生命权是法律保护的最高权利形态。生命的丧失是侵害生命权的结果。
关于生命权,通说认为,它是以民事主体的生命利益为客体的权利,是一种人格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生命权与健康权、身体权是并列的三种人格权。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❾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许可法》中的期限全部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行政强制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六十九条: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行政复议法》中的“5”日和“7”日为工作日,依据如下:
该法第四十条第二款: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只有两个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该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该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规范中皆没有明确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但一般来讲,3日、5日、7日这些较短期限都应当理解为工作日,因为本身时间较短,如果算自然日,赶上节假日国家机关不上班,就会使得公众丧失期限利益,显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拘留日期当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帮到你。

❿ 行政法高手进!行政规章包括哪些

规章有两种,一种是国务院的部门规章,一种是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包括省政府规章,社区市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修正 同日公布施行)
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八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开始制定规章的时间,与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本市、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同步。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热点内容
传达了条例 发布:2025-07-16 19:26:33 浏览:229
条例吉他 发布:2025-07-16 19:14:59 浏览:508
苏联立法权 发布:2025-07-16 19:09:11 浏览:933
广东闻彰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16 18:53:32 浏览:763
合同法不当得利的类型 发布:2025-07-16 18:52:48 浏览:492
艺术条例 发布:2025-07-16 18:52:12 浏览:963
合同法违约责任案例分析 发布:2025-07-16 18:51:59 浏览:936
带队出去培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16 18:51:21 浏览:778
部门规章和自律性规则 发布:2025-07-16 18:27:26 浏览:290
民事诉讼法课时 发布:2025-07-16 18:09:30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