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案例分析真实案例分析
Ⅰ 行政法案例分析
1、在本案中,学校行政科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学校行政科是学校的行政机构,它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类,因此它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2、在本案中,学校行政科有权要求赔偿。在王某私自用电炉煮饭时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的情况下,学校行政科有权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对王某进行行政处罚,并要求王某赔偿其造成的损失。这种赔偿是民事赔偿性质的。
3、行政行为的撤销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行政行为的撤销可以由作出该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依法实施。因此,在本案中,教育委员会不应当撤销学校作出的“行政处罚”,因为教育委员会不是学校行政科的上级主管机关。学校行政科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法律程序撤销它作出的行政处罚。
Ⅱ 行政法案例分析,懂的进来!!!
(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本案中市政府发布的通告,明确确定只给甲发放定专点标志牌,而该市原仅属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这就意味着剥夺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的屠宰资格。可见,该通告是针对定点屠宰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的公平竞争权,属于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2)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是行政许可行为,具体而言是属于资格许可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许可。既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行为是资格许可行为,未获得该牌的企业就不得从事生猪屠宰的经营活动,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就有权据此吊销其执照与许可证。但本案中,由于市政府的行为违法,所以,工商局、卫生局就不得据此吊销乙、丙、丁的执照与许可证。
Ⅲ 案例分析 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则
本文通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行申6130号行政裁定书,探讨行政行为中的合法性原则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裁定书内容已附于文末,可供学习参考。
案例聚焦于华强公司因排污超标引发的行政争议。华强公司未执行政府会议要求,继续生产,市经信委因此作出3号限电通知。焦点在于三个方面:
- 电力行政执法支队是否适格成为原告?通常,政府内设机构如电力执法支队,不具备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但在得到明确授权或委托的情况下,可以代表政府行动。此案中,经信委的认可是关键。
- 3号限电通知是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措施?法律对两类行为的设定权限有明确区分。在华强公司案例中,虽然表面类似处罚,实质上应视为行政强制措施,因其具有暂时性和目的性。
- 3号限电通知是否违反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包括遵守法律和法律保留。在本案中,电力执法支队和经信委的行为均存在超越权限的问题,尤其是未经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行为。
通过分析,法院强调了法律保留原则,即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授权进行。经信委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超越职权,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环保局有义务履行相关法定职责,以遵循法律优先原则。
Ⅳ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这道题目的案例分析怎么回答
案例(1)
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市场科的工作人员张某、王某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征收科的工作人员李某、赵某联合对某农贸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李某、赵某发现E公司自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偷漏税款达5000元,当场作出罚款5000元的处罚,并责令E公司补缴税款5000元。随后,张某、王某发现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当场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要求张某、王某举行听证,张某、王某告知钱某现在局里正在对办公楼进行翻新,没有地方举行听证,且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举行听证还是这个结果,拒绝举行听证。E公司不服,遂向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李某、赵某和张某、王某当场对E公司作出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2分)
(2)张某、王某拒绝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的听证请求是否合法?为什么?(3分)
(3)张某、王某对E公司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是否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为什么?(3分)
(4)E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是否可以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为共同被告,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分)
案例(2)
2005年3月10日,某直辖市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津律师事务所”。2005年5月16日,甲、乙、丙三人向该市司法局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资金证明等有关申请材料。市司法局受理申请的工作人员李某见甲满头白发,特别提醒三人,根据该市政府规章的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起人的年龄均不得超过60岁。甲告知李某,他们三人的年龄均不到60岁。于是,李某将一份市司法局专门设计的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书格式文本交给三人填写。三人填写完毕后,交给李某。李某当即受理了申请,并出具了书面的受理凭证。后市司法局指派工作人员张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张某发现三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但考虑到甲曾经当过自己的老师且对自己很好,于是隐瞒了真实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并向甲、乙、丙三人颁发了《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2005年12月27日,市司法局发现资金证明系伪造。此间,甲、乙、丙三人已付办公场所租金2万元,装修费3万元。
请问:
(1)该市政府规章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起人的年龄均不得超过60岁”的条件是否合法?为什么?(注:《律师法》未对发起人的年龄作出任何限制性规定)(2分)
(2)市司法局在作出是否准予甲、乙、丙三名律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之前,是否应当听取甲、乙、丙三人的意见?为什么?(2分)
(3)《律师法》(2001年修正)第19条规定,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的决定。请问,市司法局在作出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决定时,是否应当适用《律师法》的上述规定?为什么?(2分)
(4)2005年12月27日,市司法局发现资金证明系伪造后,是否应当撤销“新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为什么? (2分)
(5)如果市司法局发现资金证明系伪造后,决定撤销“新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是否需要赔偿甲、乙、丙三名律师的损失?为什么?(2分)
Ⅳ 两个行政法案例分析(急)
一、1.属于行政纠纷。2.存在。相关法律规定,警察在下班期间如果遇到违法行为的内,应当及时干预制容止,打击违法犯罪。3.存在,徐某属于公务行为,行政主体是徐某所在的交警大队。
二、不存在。因为此案中双方中一方是职工甲,是自然人,一方是农场,农场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机关的特征,甲与农场签订的合同属于民事合同,他们之间的纠纷是民事纠纷。因此农场无权对甲进行处罚。
Ⅵ 行政法案例分析
问题1:陈、邓如不服乡政府办“学习班”的行为,对其权益受侵犯可否请求行政赔偿,为什么?
问题2:陈、邓如请求行政赔偿,应向哪个机关提出?如拒绝还有何救济途径?
问题3:陈、邓可能获得哪些赔偿?
=====================================
1.陈、邓若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不能直接单独提出行政赔偿,因为行政行为的被确认违法才能申请国家赔偿
2,向县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及赔偿,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这个案例是行政机关侵犯了人身自由权,法院会判该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回转性,所以,能赔偿误工费
Ⅶ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公安机关行使的是侦查权而非行政权,所以公安机关的行为属回于广义的司法行为答。对此行为的合法性公民不能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扣押货物的行为,当事人可以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向公安机关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2.行政诉讼法解释规定原告应当对起诉行政机关的不作为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所以法院的判决并无错误。
Ⅷ 行政法案例分析
一、对于本题,主要考虑是直接授权还是间接授权,本案中某市林业局依据《中华人民共版和过森林防火条例》授权权某乡人民政府,属于行政单位的委托,并不是直接授权,只有在直接授权下乡人民政府才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所以本案的行政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林业局而不是乡人民政府。
二、对于本案应该认定为是某甲与王某之间的民事关系纠纷,王某虽是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但是其没有在工作时间行使行政职权,其行为应该认定为个人行为,而工商所虽起到调解协商作用,但是工商所的行为并不能作为其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构成要件,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将工商所作为被告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