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控权法
㈠ 为什么行政法律是限权法,控权法
行政法是控权法。该观点将“控制行政权力”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和核心。控权论认为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控制的法。该理论从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性和侵害可能性出发,强调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它的主要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认为行政机关享有权力和进行管理是一个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授予行政机关权力不是行政法所能决定的。行政法所能规范的是权力行使的后果,是由于享有权力、运用权力所带来的法律问题。第二,认为行政权的行使无须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的法。这一观点较多地借鉴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论。
今日看了孙笑侠教授〈法律对行政的控制〉一书,比较赞成一种观点,我们对于行政所说的控权不应该只是对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处的控是一种广义上的,是一种对行政权的凌驾,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引导行政有效合法的实施,另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限制行政权的滥用,保障相对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说法,那么就不会产生对行政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在理论意图上,我们还是比较重视行政职能的有效实现。
至于成本的抬高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对行政行为行政管理的有效实现的管理,必须把握好有效的范围,有效就是要我们的行政权在社会服务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服务中要量力而为,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但是即使这样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总的来说,成本的提高,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就、以及公民组织合理利益的实现,还是值得的。
对于公民权利滥用的问题,其实在现阶段这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所缺的恰恰是权利的重视。权利和权力是两个对应的范畴,他们处于一个运动的平衡之中,这需要双方的制衡,行政法对行政的控制就是为了要保持一种相对的均衡,所以权利滥用的问题是不用太担心的。
㈡ 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范围与程度
行政法首先是控权法,控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权力作恶。
现代行政法领域内,行政必须依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所以说是全面控制。但是现代社会事务繁杂,不能过分限制行政权,所以又要给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限度因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不同。
㈢ 关于行政法的问题
行政权力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所以调整对象的变动性是非常大的,这种特点要求调整这些事务的法律也必须具有灵活性,而议会因会期短任务重无法及时进行法律的修订,所以只能交由行政机关制定;另外,行政权调整的社会关系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议会议员并不一定具备这种专业性,因此无法胜任立法任务。所以必须授予行政机关一定的立法权。
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并非无限的,而主要集中在对议会法规的具体化或者填补议会立法空白上。这种立法权的授予的确会抵消行政法的制空权力度,但是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之下,这一问题并不突出。因为议会立法为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确立了基本的标准,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也对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进行了限制。
㈣ 为什么说宪法是控权法怎样控权主要回答后一个问题,谢谢
宪法规定了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授予国家机关的权力!宪法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规定的有关国家机构的职权以及对其职权的限制,就是控权法这一说的证明!
宪法是母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行政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而行政类法是限制行政机关行政权最为突出的法!
㈤ 为什么说行政法是控权法
首先,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用以调整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从其规定的内容上看,其规定的活动原则,职责权限等无不体现着对行政机关的限制。
其次,行政权是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秩序的保障。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且行政权不及立法权、司法权行使的程序严格、公开却更具有扩张的趋势,因而行政权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会给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带来威胁,甚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再者,从行政法的原则来看,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政府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要求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越权无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法定权限内活动;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政法对自己的行为或承诺守信用,不得变化无常;比例原则要求行政行为见过行政目标的的事先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要求行政机关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行政公开原则要求政府行为依法公开;行政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公道正派不偏私;行政公平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综上述原则,行政法无不体现者对行政机关的约束和限制。
㈥ 有学说认为行政法主要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法是控权法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㈦ 司法考试行政法的复习方法
行政法的学习方法
来源:中法网 作者:吴鹏
一、行政法分值多、体系独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试中的分值比例一般为8-10%,其中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集中了绝大部分考题。尤其是行政诉讼法号称是行政法考试的“半壁江山”,占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题有几个特点:(1)综合性。考单一法律、单一法条的题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题目涉及几个法律的几个法条。(2)理论性。行政法和宪法、法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必须熟悉法条背后所隐含的理论。近年来的考试加强了对行政法理论的考察,如2003年司法考试卷四的论述题,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分析一个案例。
考生普遍反映,行政法是“天下第一难考”中最难的科目,是难上加难。主要原因有两个:
(1)不熟悉法理学、宪法,对于行政法特有的逻辑规律没有把握。比如“控权法”的思想,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法,不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理解法律条文。
(2)不熟悉行政机关的体系和行政行为运作的模式,对于行政活动的实践没有“感觉”。比如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工作部门的职能等等,十分的混乱和庞杂。即使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人们也难以准确地说出一二三来。
二、对学习行政法的建议
(一)弄清体系。
从总体上说,行政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可以称为行政法的总论,它们不是考试的重点,往往被忽略。但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误区。作为理论基础,必须牢牢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可以称为行政法的分论,属于行政救济法,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共性。比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当事人、受案范围、证据、决定(判决)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国家赔偿也有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比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也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备司法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础上抓重点,“全面撒网,重点捞鱼”。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点法律是《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国家赔偿法》及其解释,要重点突破。至于《公务员法》、《政府采购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等,是非重点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对于重点或非重点的法律,都要进一步找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我一贯反对“重点法条”的提法,它误导考生只学习必考法条,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个思想看似功利实用,实则害人不浅。
(三)务虚务实
首先要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司法考试改变了过去偏重法条测试的做法,越来越强调理论知识的考察,前三卷的客观题强调“主观化”,第四卷论述题、分析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都说明了这一点。行政法和法理学、宪法具有密切的关系,理论性非常强。其次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要了解行政机关的结构、行政行为的方式,要思考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提高对行政法的感性认识。演习历年真题务虚和务实相结合的好方法。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㈧ 什么是控权法
行政法就是典型的控权法,普遍认为行政法就是控制或者说是约束行政主体的权利。内
行政权利直接来自法律授权容,无法律无权利,法律没有规定的行政主体无权作为。
“要用它管理老百姓,也要用它来约束官员。它非常实用、非常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很恰当的总结!!!
㈨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什么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版组织法权、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9)行政法控权法扩展阅读:
中国行政法的产生: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至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个时期,制定和颁布了相当数量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令等,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事务的管理任务、规则和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规定。
为新政府进行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规范。虽然立法、司法、行政职能没有严格地区分开来,全部统一在“中央人民政府”之下,虽然在法规范制定过程中党政合一、政府主导的现象比较突出。
但是,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显然受到了重视,并且,大量的法规范乃至相关的命令、指示、决定等,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遵守和普遍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