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19劳动法同工同为

2019劳动法同工同为

发布时间: 2022-04-12 07:26:35

A. 请问新劳动法里面的“同工同酬”是什么概念

同工同酬
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网友亟盼同工同酬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
劳动量
,就获得相同的
劳动报酬

B. 2019年劳动法工资规定

2020年《劳动法》对工资规定包括: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C. 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定义是怎样的

这主要涉及劳务派遣单位职工的同工同酬问题,对非劳务派遣岗位也同样适用。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解读】本条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
实践中,有的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工干一样的活,劳动报酬却低很多,这样很不公平。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目前劳务派遣领域中对劳务派遣工进行身份歧视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体现为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之间虽从事相同的工作但工资待遇相差较大。有的企业中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基本工资相差30%至40%。在缴纳社会保险方面,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也有差别,正式上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公司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标准缴纳的,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有的用工单位是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费一并交给劳务派遣单位,再由劳务派遣单位根据自己的薪酬制度确定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待遇,因此对于用工单位而言,无法做到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同工同酬。某市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同样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劳务派遣工的平均工资收人仅为正式工的81.52%。在一些企业中,从事同样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工资与正式工工资最多要差一半。据对某矿区的调查,劳务派遣工在原煤一线生产人员中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已成为熟练工人和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资实际和全民工、合同工有明显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基本标准工资低;看病要自费;没有病假、探亲假等。不论作表现如何,都不能评先进。没有疗养、休养的权利,也不能申请困难补助。用工单位大量使用派遣员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派遣员工工资水平较低,且没有正式员工的福利,使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用工单位应当保证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做到同工同酬。
适用注意事项:
第一,同工同酬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宪法权利,必须贯彻执行。
第二,对被派遣的劳动者,用工单位有同类岗位的,劳动报酬应大体相同;无同类岗位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D. 劳动法怎么规定的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E. 劳动合同法2019全文

2013年12月我65岁,电工出生身体健康,无退休金无社会保险金,为了生活利用本人电工及版机械维修权等一枝之长,被一家物业公司聘用,这是2013年12月初,老板没有与我办理合同手续,开始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开扫地车保结和本扫地车的维修以及水电等的维修工作,当年给我的工资是1800元,以后老板的工地越来越多了我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最多的时候有20个左右工地,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维修工作都是我一人来完成,因此我的工资由1800元一次再次的曾加到现在每月工资3600元,在此期间因工地多了维修量大了总公司老板给我配备一辆工程维修车,起到了这家物业公司以来就是活再多再累我都是按时去完成任务,在这方面老板对我的工作是很满意的。就在今年2月28日老板找我说:你年龄大了因此要将你的工资减去800元我未同意该老板就把我给辞退了,就现在小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员还不在少数,他们没被辞退原因是:多数人员都是低工资1200元一1600元保结员和绿化员工。我身体健康情况良好,老板也是认可的,总之:老板就是想减我的工资我没有同意。现在我要求该老板应当依照劳动法规定给予补偿金。

F. 劳动法中怎么规定同工同酬

《劳动法》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约定工资不明确,双方未协商,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G. 劳动法同工同酬的规定

法律分析: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同工同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三)是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H. 劳动法如何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并不是说相同的的所得到的工资是一样的。同工同酬是一个原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同一工作的劳动者,也有资历、技能水平、能力、经验、担任的责任等方面的差异。劳动报酬有一些差别,只要大体相同,也不违反同工同酬的原则。也就是说同工同酬并不否认劳动者之间由于上述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工资上的差异。
其次,从法条上看。劳动合同法第11、18条均提及了“同工同酬”的问题,但都有前提条件,即都是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可适用“同工同酬”。由此可知,在报酬的问题上,法律是以双方约定优先适用为原则(只要约定的报酬大体合理),而将同工同酬作为救济条款使用的,是有条件的适用。

I. 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是真的吗

是的。

劳动法同工同酬最新规定;内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2009年10月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1、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2、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1、男女同工同酬;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

劳动法同工同酬最新规定

内容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防止工资分配中的歧视行为,即要求在同一单位,对同样劳动岗位,在同样劳动条件下,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户籍或不同用工形式的劳动者之间,只要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相同,就应给予同等的劳动报酬。

2009年10月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资支付统一立法。其中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工资的内涵。此前各项工资有关法规中,工资都等于货币。而今后将加入例如期权等内容的相关规定;二是同工同酬将写入法规。此前工资有关法规规定了按劳分配,今后将加入同工同酬。这表示,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后,企业的非正式合同工即劳务派遣工等,与正式工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并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都应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即报酬在同一工资区间内浮动。任何用人单位都应该执行。

政策条件

1、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 3、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具体内容

1、男女同工同酬。在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而且难以根除。

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国家和地区也还存在这种分配歧视。我国自解放以来,基本消除了这种歧视现象。

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个行业、部门的特点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着地区、行业、部门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同一企业中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相关介绍

一、同工同酬的含义、条件、内容

1、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岗位、付出相同劳动、取得相同工作业绩的劳动者,支付大体相同的劳动报酬。 2、同工同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2.1、是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2.2、是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 2.3、是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3、一般而言,同工同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男女同工同酬。

在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而且难以根除; 3.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

直至今天,某些国家和地区也还存在这种分配歧视。我国自解放以来,基本消除了这种歧视现象;

3.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

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个行业、部门的特点也都有

所不同,因此,存在着地区、行业、部门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 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同一企业中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5、在管制中的犯罪分子的同工同酬。

我国刑法第39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注:

1、同工同酬作为一项分配原则也有相对性,即使相同岗位的劳动者之间也有资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劳动报酬只要大体相同就不违反同工同酬的原则。

2、《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同一工种已不再有农民工与正式工的差别,在同一企业工作的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同工同酬。

3、在微观经济学中,如果工作对于教育、培训、经验和责任感水平方面的要求都相似的话,即使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一样,雇主也应该付给雇员们相同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法》

第63条解读本条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

实践中,有的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工干一样的活,劳动报酬却低很多,这样很不公平。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目前劳务派遣领域中对劳务派遣工进行身份歧视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体现为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之间虽从事相同的工作但工资待遇相差较大。有的企

业中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基本工资相差30%至40%。在缴纳社会保险方面,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也有差别,正式上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公司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标准缴纳的,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有的用工单位是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费一并交给劳务派遣单位,再由劳务派遣单位根据自己的薪酬制度确定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待遇,因此对于用工单位而言,无法做到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同工同酬。 某市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同样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劳务派遣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仅为正式工的81.52%。在一些企业中,从事同样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工资与正式工工资最多要差一半。据对某矿区的调查,劳务派遣工在原煤一线生产人员中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已成为熟练工人和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资实际和全民工、合同工有明显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基本标准工资低;看病要自费;没有病假、探亲假等。不论作表现如何,都不能评先进。没有疗养、休养的权利,也不能申请困难补助。

用工单位大量使用派遣员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派遣员工工资水平较低,且没有正式员工的福利,使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用工单位应当保证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做到同工同酬。 适用注意事项:

1、同工同酬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宪法权利,必须贯彻执行。

2、对被派遣的劳动者,用工单位有同类岗位的,劳动报酬应大体相同;无同类岗位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附:《劳动合同法》第63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J. 新劳动法出台,同工同酬如何操作,同工同酬的标准认定

同工同酬是劳动法确立的一项基本规则,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但由于劳版动者存在个体差异,权因此,不能简单以不同劳动者是否在相同岗位工作作为“同工”的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劳动者的个人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工作积极性等特殊因素,允许用人单位依此对相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在劳动报酬方面有所差别。 条款解读:《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部分,对用工单位管理正式劳动者和被派遣劳动者作了“同工同酬”的规定。但对于什么是“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意见》立足企业管理的具体实际,对“同工同酬”作了拓展性的解释,即不能简单以不同劳动者是否在相同岗位工作作为“同工”的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劳动者的个人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工作积极性等特殊因素。《意见》在此基础上,认可了用人单位依此对相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在劳动报酬方面有所差别。 企业应对:“同工同酬”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执行中需要灵活加以判断和处理。企业可以通过对薪资结构、奖金结构和福利结构的灵活处理,来实施员工薪酬的合理化差异。另外,企业在招用派遣员工、临时性员工时,均可通过灵活的薪酬制度进行合理调控。

热点内容
劳动法对实习学生的规定 发布:2025-07-14 17:48:46 浏览:233
未成年法律知识讲堂 发布:2025-07-14 17:48:38 浏览:941
龙泉法院李 发布:2025-07-14 17:45:02 浏览:25
华东政法法律硕士就业 发布:2025-07-14 17:44:54 浏览:159
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办法 发布:2025-07-14 17:44:50 浏览:973
山东司法厅政治部 发布:2025-07-14 17:38:08 浏览:330
公务员考试对所报职位的认识法官 发布:2025-07-14 17:31:20 浏览:183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有法律顾问 发布:2025-07-14 17:29:45 浏览:124
新环保法立法的目的 发布:2025-07-14 17:26:05 浏览:480
属于劳动法调整关系 发布:2025-07-14 17:25:21 浏览: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