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规定职工请病假天数

劳动法中规定职工请病假天数

发布时间: 2022-04-12 22:14:21

A. 劳动法有规定病假天数吗

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受伤医疗期根据职工在公司的在职时间,可以享有三到二十四个月的病假医疗期,所以职工病假最长可以请24个月,但是必须由医院出具病假条。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试用期需提前3天跟公司提出,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法中规定职工请病假天数扩展阅读:

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

1.病假工资的基数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B. 新劳动法有没有规定病假的天数

新劳动法里有限定请病假的天数最低标准 但是无也不知道是多少天 那要看你的病情的状况来决定的

C. 劳动法对于病假天数的规定是怎样的

劳动法没有规定病假天数,但是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动者的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等。
【法律依据】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D. 病假可以请多久劳动法病假天数规定

病假最长可以请二十四个月。企业职员如果生病了或者是非因工受伤需要请病假,请病假最多是24个月的医疗期,不同的工作年限能够享受的病假医疗期限也是不一样的。在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E. 《劳动法》对企业职工休病假时间有规定吗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3条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6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5)劳动法中规定职工请病假天数扩展阅读: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F. 劳动法规定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

《劳动法》没有这样的具体规定,但是,有关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请病假,用人单位有关按照比例发放工资。请病假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两年。

G.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员工能请多少天病假

一、试用期的病假时间,法律上没有限定。如果限定了时间显然不科学、不客观、不人性化。
二、公司将员工病假按事假对待不合法。公司可以对病假工资标准制定制度并按制度执行,但不能把病假按事假对待。
三、试用期也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权也受法律保护。

H. 劳动法规定病假最长可以请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最长能请24个月,但这得建立在该职工已经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了20年以上的情况下。所以,并非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可以请这么长时间的病假,请病假的时间长短需要结合本人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可以享受到的病假最长是三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I. 劳动法有无规定工作未满一年的员工可请病假天数的上限

劳动法没有规定职工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职工可以请病假的时间由病情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9)劳动法中规定职工请病假天数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热点内容
红河县人民法院不给力 发布:2025-07-14 09:58:07 浏览:795
经济法的法哲学反思 发布:2025-07-14 09:56:29 浏览:852
法律硕士能否报考法律类岗位 发布:2025-07-14 09:46:11 浏览:877
经济法年休假时间 发布:2025-07-14 09:41:48 浏览:97
校训条例 发布:2025-07-14 09:33:09 浏览:786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14 09:28:25 浏览:60
国际经济法最初出现在 发布:2025-07-14 09:26:10 浏览:627
公益诉讼与经济法责任 发布:2025-07-14 09:11:08 浏览:729
大连市法院院长李威 发布:2025-07-14 09:07:18 浏览:65
安徽大学经济法怎么样 发布:2025-07-14 09:01:45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