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第37

刑事诉讼法第37

发布时间: 2022-04-14 04:53:52

刑法第37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
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
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
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Ⅱ 立为刑事案件,现在正在贞办中,要多久才能结案

立为刑事案件,现在正在侦办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两个月就能够侦查终结,然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审判,一共五个月时间。

Ⅲ 刑法第37条是否可以在具体案件中适用

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免刑规定可独立适用 我国《刑法》第三十七条前段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对于如何理解这一规定,尚存在争议,有部分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认为,这并不是单独的免除刑罚事由,而只是其他具体的免除处罚情节的概括性规定,不应直接依此为法律根据免除刑罚,只有当具有刑法规定的具体免除刑罚情节时,才能免予刑事处罚。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现行司法解释证明了该观点不符合司法实践。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项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属于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尽管抢夺公私财物达到第一条第一项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仍可以视为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而免予刑事处罚。而在刑法中,初犯和被教唆犯并非刑法明确规定的免除刑罚事由,司法解释作如此规定,其理论前提即是将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当做概括性的可独立适用的免除处罚事由。

其次,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对应关系证明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是独立的免刑事由。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酌定不起诉的条件有两类,即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酌定不起诉事由相对应的,即是刑法中具体规定的免除刑罚处罚情节,而与其中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酌定不起诉事由相对应的,则是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这种相互对应关系可以反推出:认为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不是独立的免刑事由的观点不成立。

第三,否定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作为独立的免刑事由将否定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从社会效果与诉讼效率的角度赋予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不起诉裁量权的本质在于:检察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对公共利益的考量,自主决定是否就具体个案提起公诉。如果认为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不是独立的免刑事由,那么检察机关只能在刑事案件具有刑法明确规定的免除处罚情节时才能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这在实质上等于否定了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显然与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不符。

第四,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是概括性的一般条款。为了缓和社会发展与法律稳定、社会复杂与法律抽象之间的紧张关系,现代立法都要规定大量概括性的一般条款,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法律判断。《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即属于这样的可独立适用的一般条款。

第五,否定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作为独立的免刑事由与刑法的谦抑精神不符。现代刑法的谦抑原则,要求尽可能少地适用刑罚,对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进行限制性解释,人为地限制非刑罚措施的适用,显然不合时宜。

因此,刑法第三十七条中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属于独立的免刑事由,可以在具体案件中使用。

Ⅳ 刑事拘留37天后会面临哪些结果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刑事拘留37天后会面临哪些结果?这一具体问题,我将为您进行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那么会释放。
刑事拘留37天后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结果:
1、逮捕,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释放,针对的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
3、释放,同时处行政拘留(可以折抵,不需要再执行行政拘留),针对的是罪轻,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要追究行政责任。
4、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针对的是没有逮捕必要和证据不足,需要继续侦查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若对您亲友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话,依据法律规定,传唤或拘传一般不能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或拘传变相羁押。若是是刑事拘留了,除三类案件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外,应该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员的家属或单位。近亲属有知情权。无论是电话通知还是邮寄的刑事拘留通知书,您可以向办案人员了解涉嫌罪名以及关押看守所地点等等具体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Ⅳ 新刑诉法关于律师会见贩毒的犯罪嫌疑人,要批准吗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只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三种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在其它刑事案件中,会见犯罪嫌疑人是不需要批准的。
所以,律师会见贩毒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可以直接到看守所会见。

Ⅵ 刑事拘留37天放人概率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拘留最长就为37天,超过37天不能再继续拘留,但是有可能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2.一般情况下提请检查院批捕的时间是在3日内,检查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刑事拘留最长期限37天的计算为:(1~30日)+7日(检查院批捕的时间)=8至37天。
3.当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拓展资料】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氏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祝”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以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得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Ⅶ 刑事诉讼法律师权利有哪些义务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和法律义务如下:

1、有依法执行辩护职务,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个人干涉的权利;

2、有查阅案卷、了解案情的权利;有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能信的权利;

3、有经许可或同意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与取证的权利;

4、有申请延期审理的权利;

5、法庭调查时有发问的权利;

6、有对证人、证言询问、质证和对证据提出异议的权利;

7、有申请调取新证据的权利;

8、有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

9、有拒绝辩护的权利;

10、经被告人同意,有代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权利;

11、有控告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辩护律师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或有人身侮辱行为的,辩护律师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12、有获得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抗诉书副本、自诉人的起诉状、上诉状副本、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副本等各种诉讼文书副本的权利;

13、有在开庭前3天得到出庭辩护通知书的权利;

14、在侦查阶段有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的权利;

15、会见犯罪嫌疑人以及向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权利;

16、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17、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义务:

1、律师执行辩护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恪守律师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2、律师必须认真履行辩护职责,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律师不得故意歪曲或捏造事实,毁灭证据或制造假证据,不得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互串通,包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逃避应得的惩罚;

4、律师在担任辩护人期间接触到的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要保守秘密,不得泄漏;

5、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要严格遵守监所的有关规则;

6、律师要按时出庭,遵守法庭规则,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7、律师在庭审中要尊重司法工作人员,维护公安、司法机关的尊严。

Ⅷ 附刑诉法37条的地方

刑诉法第37条的内容: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辩护人是指接受被追诉一方委托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婚姻法第三十二第三款第五项 发布:2025-07-13 09:14:54 浏览:93
2019新婚姻法关于离婚 发布:2025-07-13 09:14:08 浏览:391
协议上只签字的话又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13 08:50:09 浏览:463
明星应当如何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3 08:47:55 浏览:775
条例规定党的纪律处分 发布:2025-07-13 08:26:51 浏览:346
行政法判断改错题 发布:2025-07-13 08:23:10 浏览:555
合同法教学案例 发布:2025-07-13 08:22:24 浏览:581
不适用刑法典 发布:2025-07-13 08:08:57 浏览:685
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 发布:2025-07-13 08:07:39 浏览:962
行政法上的行政最理想的状态 发布:2025-07-13 08:07:31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