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关于赃款赃物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赃款赃物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4-14 13:27:25

1. 刑诉法涉案物品规定

《刑诉法》涉案物品的规定: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以及孳息,以及作为证据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合法财产部分及时返还;法院判决了的按判决结果处理;除返还的外,一律上缴国库。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

2. 赃款赃物的追缴与处置

法律分析:对于赃款赃物,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财物以及依法销毁的违禁品外,必须一律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或者私自处理。关于赃款赃物的处理,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以下处理:

(1)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依法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不得以未移送赃款赃物为由,拒绝受理案件。

(2)侦查机关冻结在金融机构的赃款,应当向人民法院随案移送该金融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该金融机构上缴国库,该金融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3)查封、扣押的赃款赃物,对依法不移送的,应当随案移送证据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机关上缴国库,查封、扣押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3. 赃款赃物如何界定

我国《刑法》规定为“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就是赃款赃物。

赃款赃物就是指违法犯罪分子违法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赃款赃物具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个方面是具有证据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赃款赃物与案件真实情况的发生、发展有着客观内在的联系,因而对案件具有证据价值;

同时,赃款赃物也具有民法上物的特征,即人们能够支配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基本上也可以成为赃物,其特征没有因为诉讼而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赃款赃物必须是行为人采用违法犯罪手段所获取的财物,它既不同于作案工具,也不是行为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更不是违禁品。

赃款赃物的性质应由法院认定。赃款赃物依附于违法犯罪行为。它与犯罪主体实施的行为之间有直接因果联系。物品、金钱本身并不具有“赃”的性质。谓之赃,是因为它是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法律所保护的权利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的产物,而又存在于诉讼程序中。

如果处于诉讼之外无所谓为赃。既然赃款赃物与犯罪行为互为因果,不能分离,那么,只有被法院裁判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所得的钱物才称之为真正意义的赃款赃物。

(3)刑事诉讼法关于赃款赃物的规定扩展阅读:

判决生效后对赃款赃物及其利息的处理

由于查封、扣押、冻结的主体不同,人民法院判决后在案财物的处理程序也不相同。

1、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对于侦查机关冻结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赃款赃物,应当审查是否附有金融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原件。

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通知该金融机构上缴国库,伺时将判决书送达有关财政机关。金融机构应当在接到执行通知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2、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依法不移送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由原审的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冻结机关上缴国库,同时将通知及判决书送达有关财政机关。查封、扣押、冻结机关应当在接到执行通知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送交执行回单。

3、对于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由原审人民法院依照生效的法律文书进行处理。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一律没收,上缴国库。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于应当返还被害人的扣押、冻结款物,无人认领的,应当公告通知。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依法上缴国库。

无人认领的款物在上缴国库后有人认领,经查证属实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退库或者返还。原物已经拍卖、变卖的,应当退回价款。”

4. 公安机关追缴赃物规定

法律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授权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追缴赃款赃物或者追缴涉案款物的权利,在法定的讯问、搜查、鉴定、通缉等十种侦查措施中也没有追缴措施。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赃款赃物都还没有也无法被认定,追缴赃款赃物从何而来。国家、企业、个人的财产被犯罪嫌疑人侵犯要挽回损失,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5. 刑事判决书中赃物品处理方式

法律分析:赃款赃物的处理,只能够由国家授权的特定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决来确定,这是认定赃款赃物在程序上的决定性要件,也是理论与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6. 刑事案件扣押赃物怎么处理

刑诉法扣押赃物的处理:
1、扣押赃物属于被害人合法财产的,应当返还给被害人;
2、赃物公告后无人认领的,应当上缴国库,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四十五条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经审查,确属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涉案财物的,应当判决返还被害人,或者没收上缴国库,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判决时尚未追缴到案或者尚未足额退赔的违法所得,应当判决继续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判决返还被害人的涉案财物,应当通知被害人认领;无人认领的,应当公告通知;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应当上缴国库;上缴国库后有人认领,经查证属实的,应当申请退库予以返还;原物已经拍卖、变卖的,应当返还价款。
对侵犯国有财产的案件,被害单位已经终止且没有权利义务继受人,或者损失已经被核销的,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上缴国库。

7. 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理规定

当前,刑事案件的涉案财物处理程序较为混乱,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涉案财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置,该追缴的没有追缴,该返还的没有返还,引发了不少纠纷,成为刑事司法中的软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层面吹响了规范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改革号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了细化。查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规范有序的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程序已经成为司法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分析当前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不规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法律规定不健全,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法律法规众多,但缺乏系统性,有的还存在明显矛盾。如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被害人是申请国家机关追缴,还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不清楚。再如关于无人认领财产的公告时间,公安机关办案规定为六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刑诉法解释规定为三个月。此外,刑法对涉案财物规定了追缴、责令退赔、返还、没收四种处理方式,但这四种处理方式的关系并不明确,给司法实践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执法、司法不规范,实践中公安、检察机关对于涉案财物并不向法院移送,而是由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交查封、扣押机关根据判决内容执行,导致法院审查认定相关事实只能通过查阅照片和清单的方式进行。

这些问题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与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相悖的陈旧观念。一是重人身轻财产的价值观念。在刑事诉讼中,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机关甚至律师都把人身权利视为诉讼的终极目标,对财产权利的处置被放到次要地位。在这种价值排序的影响下,必然导致涉案财物被视为查明犯罪事实的工具和线索,没有其独立的价值。对于涉案财物处置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往往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定罪与量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二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习惯。部分公安、司法人员认为只要最终处理结果正确,程序上出现一些偏差无关紧要,不影响大局。体现在涉案财物的处理上,就是只要定案没有问题,罪名正确,量刑在幅度之内,则如何扣押、冻结财物都是个过场,认为只要有助于追赃到案,使用何种手段在所不问,很容易发生超范围违规、违法扣押、冻结刑事涉案财物等损害当事人利益的问题。这些陈旧的观念成为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影响了司法的效果,需要认真纠正。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规范涉案财物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规范涉案财物处理是保障人权的题中之义。财产权与人身权同为人权的基本范围,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财产权是个人赖以维系其生命权的基础,为个人的安全和自由建立了一道物质保障,如果财产权得不到尊重,个人的生活将失去最基本的保障,其他权利的行使也将成为空谈。因此,规范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理,是保障人权的必要要求。其次,规范涉案财物处理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司法公信力的构建来自于公正规范的司法行为,当前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置较为混乱,有些财产尚未判断是否属于赃款、赃物就被查封、扣押;有些应当查封、扣押的赃款、赃物未作出处理,无人问津。这些现象在实践中比比皆是,司法机关未予规范,当事人也摸不着头脑,老百姓更无所适从,加之借机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更是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修复和重塑刑事诉讼司法公信力,必须有效规范涉案财物的处置程序。再次,规范涉案财物处理是查明案情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全面查明被告人是否有罪、造成何种损失、情节是否严重等。在个别情况下,查清被告人的犯罪所得,是对其定罪量刑的决定性因素,如侵犯财产权的犯罪案件,被告人获得的犯罪所得直接决定着其量刑幅度。还有一些案件,犯罪工具的处理情况对认定被告人是否作案有重要证据价值,只有及时、全面查明这些情况,才能准确定罪量刑,防止出现错判误判。

规范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工作既需要公、检、法之间形成规范有序的涉案财物处理外部环境,又需要法院自身在刑事审判中改善工作质量。外部环境方面,一是出台统一的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法律法规,目前“两办”的文件对涉案财物处置作出原则性规定,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诉讼环节的涉案财物处理作出规定,对财物的流转、保管、返还和没收、继续追缴等问题予以明确。二是要建立与案件同步移送涉案财物的制度。借鉴公、检、法机关之间对案件材料及证据的交接机制,建立涉案财物随案移送制度,做到案件走到哪里,涉案财物就流转到哪里。对于不移送涉案财物的,接收方可以拒绝受理案件。三是剥离司法机关业务经费与追赃款额的关系。改革司法机关经费调拨制度,使司法机关的追赃额度与其所得财产经费额彻底分离,对赃款、赃物,除按规定发还被害人以外,应一律上缴国库。同时国家财政要对办案部门的业务经费给予充足保障,督促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积极追赃,确保追缴赃款、赃物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法院自身更要注意做好涉案财物的审查和判决工作。一要在庭审中增设独立的涉案财物调查环节,查明是否为犯罪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财物,法庭调查应当充分听取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意见,让控辩双方充分质证。财物涉及多名被害人的,还应当对各被害人的财物进行区分。二要引入利害关系人参与机制,调查和处理财物之前,通过公告方式,向社会发布需要处理的涉案财物信息,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可以通过通知参加庭审、进行听证、进行询问调查等方式,核实财物的真实权利归属。三要准确把握追缴、没收、责令退赔与返还的关系。追缴与责令退赔是程序性措施,没收和返还被害人则为实体性处理措施。对于犯罪所得,可以通过追缴的方式对犯罪所得进行查封、扣押、冻结,追缴后的财物只是处于国家机关的暂时管理之下,待作出生效裁判后再做处理。可以通过责令退赔方式解决的,可以责令被告人退赔。对于追缴在案的财物,经审理查明确实属于被害人的,可以判决返还被害人。如果系违禁品则应当予以没收。四要在判决书中专项说明涉案财物的处理,凡是有在案财物的案件,判决中均应对财物的处理作出说明,不得出现漏判、漏项等情况。

8. 刑事诉讼法怎么规定的对涉案物品必须扣押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案物品的规定如下: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以及孳息,以及作为证据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合法财产部分及时返还;法院判决了的按判决结果处理;除返还的外,一律上缴国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调换或者损毁。

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或者私自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9. 受贿案件中的脏款赃物如何处理

依法追缴没收,上缴国库。
受贿案件中的脏款赃物属于非法所得。由于行贿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不能将受贿所得发还行贿人,而必须依法追缴没收一律上缴国库。
《刑法》对赃款赃物的处理原则:
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10. 赃款赃物的追缴与处置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关于刑事案件赃款赃物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指导意见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刑事案件中的赃款赃物,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刑事审判中处理赃款赃物工作的实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或者私自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热点内容
2017年会计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5-07-13 11:02:05 浏览:281
法院八一慰问 发布:2025-07-13 10:56:49 浏览:78
用人单位触犯劳动法98条 发布:2025-07-13 10:28:25 浏览:23
新的婚姻民法典 发布:2025-07-13 10:19:31 浏览:166
东财经济法概论的 发布:2025-07-13 10:03:49 浏览:574
新劳动法坑苦企业 发布:2025-07-13 09:55:33 浏览:795
行政法考点分布 发布:2025-07-13 09:47:50 浏览:129
河南郸城律师 发布:2025-07-13 09:36:12 浏览:134
婚姻法第三十二第三款第五项 发布:2025-07-13 09:14:54 浏览:93
2019新婚姻法关于离婚 发布:2025-07-13 09:14:08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