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明民事诉讼法

明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0-12-22 03:36:42

『壹』 请问民事诉讼需要哪些资料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起诉状正版本和副本均必须提供原件,原告为个人权的必须亲笔在"具状人"一栏中签名,原告为单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包括下列证据:(1) 证明原告诉权的证据;(2) 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起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据;(3) 证明原告所诉事实、理由存在的证据;(4) 其他可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3、原、被告的身份证明:(1)原告为个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必要时提供原告的户籍证明;被告为个人的,提供其户籍证明或暂住证明;(2)原告为单位的,提供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被告为单位的,提供其工商登记证明。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有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吗

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考试题是这样解释:劳动报酬、合回同、合格产品答,其中“合格产品”上都有电子手表,就是时间。一个“合格产品”是这样被“科学与法律”定义:
1.自然科学领域。
2.法律体系领域。
3.工业标准领域。
4.生产生活领域。
5.劳动生产工具领域。
{法律就是法律!}
{遵守所有适用的版权法是用户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叁』 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下落不明的公民在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后如果重新出现,人民法版院应当依据民事权诉讼法规定,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人民法院经查明确系本人重新出现,应当作出新判决。新判决的内容是撤销原判决和其他必要的事项。
2.关于财产的处理。新判决作出后,被宣告死亡的财产代管人应当向被宣告失踪又重新出现的人返还财产。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现的人如果要求返还被继承的财产,继承人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在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发生争议的,另外起诉,由人民法院按民事案件审判。本案中,因为刘淑兰已将3间北房及不用家具等卖给他人,他人是善意取得,不能向他人要求返还了,只能要求刘淑兰予以补偿。
3.关于婚姻关系。在宣告死亡后配偶已婚的,原婚姻关系不能自然恢复。

『肆』 个体工商户 如何列明诉讼当事人

个体工抄商户不具袭有法人资格。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 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伍』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当写明什么

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在法院的调解写,达成协议的。那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陆』 民事诉讼法,证据证明力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第七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一)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
(二)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
(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笔录。
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
第七十二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有异议并提出反驳证据,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的,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
第七十三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第七十四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
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五)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第七十八条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柒』 中国人明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是什么内容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7)明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法院可采取的措施有:

1、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2、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3、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4、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捌』 民事诉讼中哪些情况下法院有释明义务

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的释明情形有10种:

1、关于不予受理的释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诉讼符合七种情形之一的,以及符合民诉法解释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二款情形的,法院释明不予受理。

2、关于诉讼主体的释明。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章节对必要共同诉讼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民诉法解释在诉讼参加人章节对存在共同诉讼主体的情形作了详细规定。

3、关于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释明,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告知当事人。

4、关于反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5、关于诉讼程序适用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百五十八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6、关于被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零九条的规定处理。

7、关于二审程序中新增请求或反诉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8、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申请再审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9、关于再审请求超出原审请求的释明,依据民诉法解释第四百零五条的规定处理。

10、关于涉外诉讼的有关释明。

(8)明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法官释明的特点:

一、释明是法官的一种诉讼行为。释明的主体是法官,并且是法官的一项职责和职权,其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二、法官的释明行为是在特定情形下做出的。法官的释明行为只有在因为当事人诉讼能力欠缺可能影响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时才主动做出的。

三、释明行为的外在表现方式为法官对当事人的发问、提醒或启发。

四、释明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将诉讼主张和事实陈述补充完整,将不当主张予以排除,将不充分的证据补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玖』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以“谁主张,谁举证”为一般原则,以举证责任倒置为例外。
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现行司法解释中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多数属于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具体化,只有很少的内容属于一般原则的例外,构成举证责任倒置。同时作为上述两类分配原则的补充,赋予了法官根据个案具体情况,在法无明文规定时自由裁量分配举证责任的权利。
举证责任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应当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分配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才能既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又能使诉讼较为迅速地得到解决。
《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即第64条第一款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对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了六种情形,即以下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6)有关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
《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赋予法官有条件分配证明责任的权限,从而确立了我国法定分配与裁定分配相结合的模式。
但是,在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中,按照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确定双方的证明责任,有时可能导致诉讼结果的不公正。所以,又需要例外规则进行补充。因此,目前我国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 (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规则;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特殊情况下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

热点内容
法院拍卖别 发布:2025-05-14 17:07:06 浏览:699
美国刑法全文 发布:2025-05-14 17:07:06 浏览:53
环保与刑法 发布:2025-05-14 17:03:32 浏览:850
婚姻法中抚养费的月总收入 发布:2025-05-14 16:57:22 浏览:385
法官商务部 发布:2025-05-14 16:52:21 浏览:808
牧民法律转变 发布:2025-05-14 16:46:29 浏览:962
司法信息员 发布:2025-05-14 16:43:17 浏览:218
道德和犯法 发布:2025-05-14 16:40:58 浏览:307
韩友谊刑法音频2014 发布:2025-05-14 16:35:53 浏览:522
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发布:2025-05-14 16:35:20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