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2016
⑴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1)民事诉讼法2016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
1、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法院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很大影响;
3、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民事纠纷这一基本任务,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务的阶段组成,同时各个阶段相互衔接,依次连续进行。
对民事诉讼的涵义,国外诉讼理论有不同学说。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是法院根据当事人请求保护其私法上的权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国家对该问题不甚重视,较少明确解释。
参考资料: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⑵ 2016婚姻法新规定
十有八九不会再去专门修改现在的《婚姻法》了,因为这部法律正面临着废止问回题,按照中国民答法学会专家意见稿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立法工作计划,正在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就有专门有关婚姻家庭分编,将来会在新法里面体现出有关规定内容,现在专门为了这些修改现行法无异于浪费立法资源,况且《计生法》修改并不会影响国家现行法的正确适用,在同等位阶下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理,旧法有关条款自动修改或时效
⑶ 民事诉讼法第三百八十一条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总共二百八十四条,并不存在第三百八十一条规定。内对于相容关内容的规定,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进行核实确定,以正确引用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⑷ 2016最新民事诉讼法何时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回据2007年10月答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6年没有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的报道。
⑸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5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与财产信息,掌握相关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
2、2015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2016年2月,法院与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网络对接,对被执行人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执行法院可直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执行法官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3、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破解执行难问题,通过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讲话中强调,法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已经建立,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加强信用惩戒等措施,都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靠保障。
⑹ 2016年修改的法律有哪些(司法考试)
宪法:新增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修订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经济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国际私法:
新增法律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规定。
司法制度:
新增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修订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刑法:
新增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行政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法:
新增法律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民事诉讼法:
新增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⑺ 民事诉讼法102条的内容
第一百零二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释义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民事诉讼法2016扩展阅读:
刘某损毁笔录、殴打法官案(辽宁)
基本案情
2015年11月18日上午,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刘某与其丈夫离婚纠纷一案。刘某因对法官张某制作的调解笔录内容不满,在法庭内公然将笔录撕毁,并连续追逐、殴打张某直到法庭之外,致使庭审被迫中断、张某经鉴定受轻微伤。
处理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四)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在法庭审理期间,故意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其行为妨害了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正常活动和秩序,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沙河口法院于2016年6月判决:刘某犯扰乱法庭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