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发函中断

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发函中断

发布时间: 2022-05-18 10:24:24

A.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是由于超出当事人主观意愿的情形,而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图或行为;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而时效中断是可以发生在整个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暂时障碍是时效完成,诉讼时效中断的根本障碍是时效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B. 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C. 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和中断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终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D. 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包括当事人存在起诉、请求、认诺等行为的,就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包括当事人存在起诉、请求、认诺等行为的,就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在诉讼时效中断后,应当由司法机关对相关诉讼案件进行认定,并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根据相关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四十九条 在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立案审理,原诉讼中止。

E. 如何区别诉讼时效和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
1、诉讼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诉讼中断的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诉讼中止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
3、诉讼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诉讼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F. 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的含义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的含义是什么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权利人做出愿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作为权利人信赖这种表示而不行使请求权,不能说是怠于行使权利,因此也应当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方式除了书面或者能够证明的口头方式以外,债务人向债权人要求延期支付、对债务履行提供担保、部分履行、支付利息等属于同意履行义务的方式。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根据规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为诉讼时效的重新起算。即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失去意义。诉讼时效的中断可以数次进行,当然不得超过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诉讼时效已过的情况下,如果义务人履行了债务的,则履行有效,不得以不当得利要求返还;如果当事人就债务履行达成和解(例如延期清偿协议),不应看作诉讼时效的中断,而应视为新的法律关系成立,该法律关系受法律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和解协议时,才开始诉讼时效的起算。

G.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民事诉讼法是怎么规定的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民事诉讼法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法对于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的规定主要是:
1.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法院或仲裁庭保护其权利的行为。同时应注意,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也包括依照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指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通知。这种意思通知,在方式上没限制(口头或书面等能达请求效果的各种方式),只要将催告之意思传达于相对人,并于事后能证明。包括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提出催告。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是指权利人的相对人表示知悉该权利人的权利存在的行为。同意履行义务的形式,无特别要求。关于义务人的同意应当注意以下四点:1)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2)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3)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摘取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4)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其中断。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其中断。诉讼时效中断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以外的诉讼时效期间类型。
4.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法院或仲裁庭保护其权利的行为。同时应注意,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也包括依照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对于社会上大量的债权关系中总会有很多的公民自己怠于履行权利而使得对方也忽略了债务的存在,但是在很多年后又提起诉讼无异于是对司法的一种浪费,所以主张的时效限制也需要当事人自己主动的去中断才能够让自己的诉讼权利不至于消失。
延伸阅读: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都有哪些
借条的诉讼时效中断有哪些法定事由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哪些

热点内容
法院谷从荣 发布:2024-05-17 03:46:15 浏览:899
最高法院推事 发布:2024-05-17 01:53:06 浏览:586
三本法学考公 发布:2024-05-17 00:36:08 浏览:404
上海群租房条例 发布:2024-05-16 19:54:44 浏览:705
2012年7月劳动法自考试题 发布:2024-05-16 19:20:34 浏览:554
道德经弱者 发布:2024-05-16 15:10:01 浏览:906
餐饮方面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05-16 15:02:50 浏览:548
澜沧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发布:2024-05-16 14:57:50 浏览:358
刑法规定的十大犯罪 发布:2024-05-16 11:43:35 浏览:508
劳动法创新 发布:2024-05-16 10:59:51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