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歧视

劳动法歧视

发布时间: 2020-12-24 05:35:45

劳动法只禁止了七种就业歧视嘛

您好,关于禁止就业歧视的问题,劳动法主要有以下规定:
①禁止就业机会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就业平等权和职业选择权。《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进一步指出,“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②禁止就业待遇歧视,保障劳动者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③禁止就业服务、就业安全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参加职业培训、签订有效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劳动法》第八章对职业培训作了专章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第66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67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第68条)《劳动法》第三章对禁止就业运行过程的安全歧视进行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6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第17条)《劳动法》第九章用大部分章节对就业中断过程的安全保障———社会保险加以规定,“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70条)

❷ 我国法律对于就业歧视有哪些规定

规定很多。大部分是指平等就业。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第34条规定:“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❸ 劳动法中有无提到反歧视

《劳动法》来
第十二条
劳动自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❹ 我国法律对于就业歧视有哪些规定

《劳来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自,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❺ 求职中遭遇就业歧视,怎么办

前不久,苏宁校招人员在广东工业大学宣讲会上宣称,招聘管培生只要985、211院校学生,而广工和广技师都是二本院校,其学生“自然”就没有应聘的资格,只能尝试其他岗位。

有学生认为苏宁此举涉嫌歧视,将此事发到网上,逼得苏宁处置了涉事员工,并在微博上发表了致歉声明。

这是明显的就业歧视。事实上,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就业歧视。比如,性别歧视(只招男性、男性优先)、地域歧视(不招XX省人)等等。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仔细聊聊“就业歧视”这个话题。

1、法律是怎么规定就业歧视的?

我国在立法上对就业平等权进行了规定,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对求职者进行就业歧视,明文规定禁止4种歧视行为:

据《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特别强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可见,《劳动法》明文禁止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信仰歧视这4种情况。

有歧视倾向的招聘单位把求职者分成几个群体,对某个群体不予招聘,剥夺了这个群体和别的群体享有的平等就业权,破坏了社会公平,所以法律对此明文禁止。

2、不招非985和211,是不是就业歧视?

虽然211、985高校的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水准确实在整体上要优于一般大学,却不能否认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大学也有很多优秀生。

但是,优先招聘211和985高校毕业生在企业招聘中屡见不鲜,虽然有些企业并不明说出来,但他们甚至不会去双非学校招聘,即便收到非211和985学生的简历,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就扔进了垃圾桶。

那么,不招非985和211学生,这算不算就业歧视呢?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5号)》第五条明确规定,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要严格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但是,教育部禁令只能规范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他部门和企业尚无约束强制约束力。所以企业招聘中优先录用985和211还时有发生。

3、怎样判断是否属于就业歧视?

法律一方面禁止企业进行就业歧视,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用工自主权。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开出一些条件,选拔出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录用谁不录用谁,都是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其他人不得干涉。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招聘行为是否属于就业歧视,可以参考如下的标准:如果企业要求的条件是一个人天生的,后天无法通过任何努力来改变来实现的,就是就业歧视。比如,性别,出生地、民族等。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积累可以达到的条件,一般不认为是就业歧视。

比如,企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不属于就业歧视。

比如,企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择优录用,这也不是就业歧视。

比如,企业要求XX岗位的求职者必须具备X年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也不是歧视因素。

比如,企业要求求职者会英语八级,这个经过后天努力,完全可以学会,所以也不是歧视。

比如,企业要求具备什么样的资格证书,这同样不是就业歧视。

4、遭遇就业歧视,该怎么办?

近年来,户籍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年龄歧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等在招聘过程中频频出现,引起全社会的不满。

有些企业表面上看没歧视,实际上是变相歧视。例如,招聘中,男性求职者要求本科学历,女性求职者要求硕士以上学历。

一旦遭遇就业歧视,求职者该怎么办呢?

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维权”,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试想,如果走上法律途径,企业还愿意招你么?即便你还能入职,入职后会过得舒服么?

我们建议遭遇就业歧视的求职者可以采取这3种措施:

第一,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建议求职者匿名举报,让劳动监察部门去纠正企业的违法行为,企业还不知道是你举报的。

第二,借助媒体的力量,博得舆论的支持。例如,苏宁就业歧视case中,学生发微博,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最终逼得苏宁公开道歉。

第三,求职者有权拒绝去有歧视倾向的企业就业。

❻ 劳动法中乙肝歧视案怎么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回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答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❼ 劳动法中的七大歧视是指什么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中国劳动者在就业的过程中碰到的主要歧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乡户籍就业歧视

在中国最为严重的歧视是现存的户籍制度,因为它关系着群体化的利益。主要包括:①歧视农村户口。农村劳动者在城市中就业广受不平等待遇。农民往往被称为“乡下人”,被“城市户口”拒之门外。②歧视外来人口。本城市的企业招工往往限定“本市户口优先”,或者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本地户口。

2、 性别歧视

尽管目前在就业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等,都强调了妇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就业领域内仍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

3、 年龄歧视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定了几近苛刻的年龄界限,将一大批年龄较大的求职者排斥在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

4、 身高歧视

身高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多是由遗传因素决定。但有的用人单位往往喜欢招聘公告上对求职者的身高做出硬性规定,没有得到身高要求的,往往第一轮简历筛选就落选了。

而本案中存在的歧视则是地域歧视。地域歧视是指基于地域差异而对某个特定地域人群形成的一种“区别对待”的偏见心理。由于各个地域的文化千差万别,加上各个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有些人对某个地方的人和物存在特殊看法。

网络上这种地域歧视更是明显,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人基于某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喜欢以偏概全,在新闻下面经常发生因为地域而引起的口水骂战。这样的观念进而影响到了现实生活中,就产生了个人或用人单位的偏见和歧视。

实际上就业歧视远远不止上面陈诉到的,一个单位招聘一个员工最重要的应该是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身高、性别、户口等等因素对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有影响吗?根本没有。

《就业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在《劳动法》第十二条中也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从上诉规定可得知,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的时候,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在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增加民事案件案由的通知》中增加了“平等就业权纠纷”案由。凡是遇到就业歧视的,劳动者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利。

小闫的这起案子是浙江首例就业歧视案,相信在实践中,她绝不是第一个因为地域而求职被拒绝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现行的法律对就业歧视采取的是原则性立法,没有对就业歧视行为做出具体惩罚规定,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上都存在较大的欠缺。要想改善就业歧视的现状,需要国家继续完善就业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

❽ 劳动法里有关就业歧视问题有没有什么具体规定

这不属于就业歧视的范围 更多的是行政管理问题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❾ 某一些行业对性别歧视是否与劳动法有关

某一些来行业对性别歧视并不是由劳动自法导致的,而恰恰是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背道而驰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❿ 恒大地产是个垃圾企业,什么唯才是举,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严重歧视,公然藐视国家劳动法。工作又累!!!!

我们帮您抽血弄正常您就可以过了别担心。

热点内容
法院李维通告 发布:2025-10-16 06:02:27 浏览:29
法律知识算科普 发布:2025-10-16 05:59:36 浏览:766
商法中的对价 发布:2025-10-16 05:53:34 浏览:602
2016法学同等学力真题 发布:2025-10-16 05:47:59 浏览:455
工伤管理条例2014全文 发布:2025-10-16 05:25:59 浏览:582
看守所执法条例 发布:2025-10-16 05:21:36 浏览:813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发布:2025-10-16 05:12:25 浏览:780
秦皇岛书法学校 发布:2025-10-16 05:10:10 浏览:630
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2款 发布:2025-10-16 04:58:53 浏览:108
私了签订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6 04:35:45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