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54

行政诉讼法54

发布时间: 2020-12-24 07:03:26

1. 行政诉讼法54条新填的一条内容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版,但涉及国家秘密权、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原《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2.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意思分解】《行政诉讼法》的判决种类,系司法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对此,我们详陈如下:依上述各条款之规定,第一审判决可为以下几种情形:1、维持判决。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从而作出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维持判决之作出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1)证据确凿;(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3)符合法定程序。2、撤销判决。撤销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部分或全部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撤销判决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1)全部撤销;(2)部分撤销;(3)判决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作出撤销判决的情形有:(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适用撤销判决时,需特别注意的特殊事项有:(1)《行诉解释》第53条;(2)《行诉解释》第59条;(3)《行政诉讼法》第55条及《行诉解释》第54条第2款之例外规定;(4)《行诉解释》第60条第1款。3、履行判决。履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定被告负有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责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履行判决是针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而采用的一种判决形式,主要适用于《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四)、(五)、(六)项三类情形。适用履行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有:(1)《行诉解释》第60条第2款;(2)《行诉解释》第58条。4、变更判决。变更判决是人民法院认定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改变行政处罚行为的判决。适用条件是:(1)变更判决只能针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变更。(2)行政处罚行为显失公正。适用变更判决,应注意的特殊事项是《行诉解释》第55条之规定,即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行为作出变更判决,原则上只能减轻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对行政机关未给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5、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是指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适宜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其他类型判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判决方式,见于《行诉解释》第56条。该条共规定了四种情形可适用该种判决。6、确认判决。确认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确认被诉具体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

3. 行政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内超容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诉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3)行政诉讼法54扩展阅读:

意义

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意义,应该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罚权利人不及时行使请求权的行为,更不是保护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是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

1、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

4.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三)与第十五条是否冲突

最高法院管辖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全国的区域;高级法院是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中级法院是地区、市(地级)。

5. 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二项第一款的规定

修改后的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内律另有规定的容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修改前的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6.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内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容规定的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7. 行政行为的撤销条件完全按照《行政诉讼法》54条规定的标准,会带来哪些问题

行政行为成立后,由于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或行政行为不适当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或严重违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均可能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从而造成相应的法律后果。
1、行政行为的无效
(1)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①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②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③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④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2)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该无效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
2、行政行为的撤销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在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做出撤销决定后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1)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②行政行为不适当
(2)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
①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②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错而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③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过错方各依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3、行政行为的废止
(1)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一经作出不得随意废止。只有在下列情形下,才可依法定程序予以废止:
①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依此作出的相应行政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或因失去其作出依据而自动废止。
②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甚至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③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2)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后果
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行政主体在行为被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权益不再收回,也不再给予;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不能要求给予补偿,但可不再履行义务。行政行为的废止如果是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废除、修改、撤销或因形势变化而引起的,由此给相对方利益造成损失的,行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

热点内容
姚家法院电话 发布:2025-05-15 22:48:00 浏览:194
限购政策属行政法规 发布:2025-05-15 22:32:35 浏览:778
注会经济法人民币汇率 发布:2025-05-15 22:32:22 浏览:541
工商法人变更表 发布:2025-05-15 22:29:27 浏览:675
法律知识讲座读后感350 发布:2025-05-15 22:25:45 浏览:933
法官龙井 发布:2025-05-15 21:54:47 浏览:464
民法典企业培训 发布:2025-05-15 21:37:16 浏览:142
婚前房产婚后公证给女方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15 21:35:56 浏览:533
文化和道德关系 发布:2025-05-15 21:24:04 浏览:207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 发布:2025-05-15 21:23:28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