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我国诉讼法

我国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0-12-24 17:24:17

Ⅰ 我国三大诉讼法所共有原则包括什么

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共同基本原则
1.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回民答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 进行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 审判公开进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据法律可以规定例外。
5. 实行回避制。
6. 实行两审终审制。
7. 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8. 被告人、当事人有权进行辩护,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律师承担法定的司法援助义务

Ⅱ 我国诉讼法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我国诉讼共同基本原则及制度: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适用法律平等原则。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5)人民检察院对诉讼实行监督原则。
(6)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必须公开。
(7)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8)合议制度。
(9)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我国三大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5)辩护制度。
(6)强制措施。
2.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l)调解原则。
(2)处分原则。
(3)支持起诉原则。
(4)辩论原则。
(5)财产保全。
(6)先予执行。
(7)诉讼费用。
3.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2)举证责任。

Ⅲ 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专我国证明标准的属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这与国外实行的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标准的多元化标准有鲜明区别。
我国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说明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严格的。将所有案件的结论都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无疑是好的。但是,尽管设定这种统一化的证明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一些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否定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证明标准,是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要求的。

Ⅳ 我国的程序法有哪些

我国的程序法都是诉讼法,共有3部: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内

基本法律全国人容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4)我国诉讼法扩展阅读:

法律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

法律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Ⅳ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包括哪些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包括以下六种:

1、选民资格案件;内

2、宣告失踪或容者宣告死亡案件;

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4、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5、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6、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拓展资料:

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与此对应的是概念是通常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民事审判程序的一种,与普通程序相对。

普通程序即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一般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即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理某些类型案件另行规定的程序,案件类型不同,审理的程序也不相同。

Ⅵ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回诉讼中平等地享答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Ⅶ 我国中国民事诉讼法一共有多少条

现行民 诉法,一共二百八十四条

Ⅷ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处分原则的含义

民事诉讼中的复处分原则,是制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其一,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其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对象包括处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原则贯彻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着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第二,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对于诉讼程序的发展和终结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审判保护的范围和方法,一般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Ⅸ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是什么

  1. 刑事诉讼法

  2. 民事诉讼法

  3. 行政诉讼法

Ⅹ 根据诉讼种类的不同,我国诉讼法有那三种

根据诉讼要来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自内容、程序等因素的不同,或者简称为诉讼种类的不同,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刑事诉讼

一般指国家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动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司法活动。

2、民事诉讼

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请求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

3、行政诉讼

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将其起诉到法院,由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

热点内容
深圳交通处罚条例2016 发布:2025-10-15 10:20:14 浏览:352
的法治校 发布:2025-10-15 10:18:37 浏览:875
家法学 发布:2025-10-15 10:12:32 浏览:832
社会捐助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15 10:09:42 浏览:8
购买仿冒卷烟的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5 10:09:03 浏览:123
残疾人开赌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15 09:55:31 浏览:3
链家房产律师 发布:2025-10-15 09:55:20 浏览:830
婚姻法面试 发布:2025-10-15 09:51:01 浏览:6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19条 发布:2025-10-15 09:41:04 浏览:865
德凯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15 09:38:12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