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劳工
1. 专家解读《劳动法》 劳工有何自保之道
《华闻大直播》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19:00--19:45周六至周日19:00--19:15
回放:周二至周六08:00--08:45周日至下周一08:00--08:15
主持人:深圳107国道10月30日大塞车了一个多小时,原来是一些讨薪工人,因为公司拖欠工资而把路堵了起来,最后在当地劳动局的协调之下,当事公司答应立刻发还工资。
解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283.81亿元,占同期工资历史拖欠总额660.98亿元的43%。可就在2007年10月30号,华阳应乌有限公司的多名工人,因为不满公司屡次拖欠工资,将深圳107国道西侧封堵,造成交通拥堵达1小时之久。深圳宝安区劳动局现场办公,在向当事双方了解情况并核实后,表示要严肃追查,并立刻帮工人解决薪资纠纷,随即责令华阳公司当天下午就发放工资,公司承诺在三天内发完,还保证以后每月10到15号发放上月工资。可仍有工人质疑,为什么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每月7号发放。欠工人的钱还了,路不堵了,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为何屡屡发生,总是得不到根治?劳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主持人:好,企业拖欠劳工工资的事是屡屡发生,为什么,在北京现场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常教授来为我们分析。常教授您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 常凯:您好。
主持人:您怎么看这起问题,其实这应该不是一个个案,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看来劳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会不会被外人所知道而已,那么到底在目前这个《劳动法》的保障之下,为什么这样的事还是屡屡发生呢?
常凯:那么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的话,在中国应该说它是目前劳动法律和劳工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坚决的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拖欠工资在中国说来已经成为一个叫做久治不愈的这样一个痼疾。之所以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呢,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涉及到立法方面的完善,也涉及到执法方面的如何能更加坚决,而且还涉及到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它的责任义务的更加明确。
主持人:其实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曾经在香港发生过,那么香港最近期发生的一个劳资纠纷,是由加贴工人上街,要求加工资这样的一个事件,到底在两地诸如此类的事件有没有可比性,有没有可接见性?
常凯:我觉得香港在处理劳资关系,特别是处理欠薪方面许多方面可以值得内地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加以借鉴。比如为什么中国这个拖欠工资这个问题率屡禁不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在立法方面,对于拖欠工资的雇主处罚力度方面过轻。比如刚才我们报道的这个事件,他拖欠工资,只要劳动行政部门介入,他不是还不起,他是有钱不给,不给工人发工资,但直到他发了钱以后他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所以他这里面基本上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那么老板的话,为了更多的利用拖欠工资这样的资金进行周转或者盈利的话,所以在这方面就无视工人的权益,经常发生这件事情。
怎样对企业主作出束缚
主持人:那么像刚才所说的这种情况,没有办法进一步对企业主作出约束吗?
常凯:不是,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法律在这方面关于拖欠工资的这种责任特别是法律责任规定的话过于轻,我们可以比照一下,比如在香港的话,他也有拖欠工资的情况,但总的是个别的,他没有像中国这样大面积的,高数额的,长时期的作为一种久治不愈的痼疾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这个香港今年在它的雇佣条例里面,专门对于拖欠工资这种处罚力度的话又加重了许多,因为香港的《雇佣条例》。那么我把《雇佣条例》新的规定内容读一下,大家恐怕会有所启发。他说,《雇佣条例》规定,由2006年3月3日起,雇主违反《雇佣条例》的规定,不依使支付工资及雇佣和约,完成及终止到期支付的款项,最高罚则以提高至罚款35万港币。并且后面还有,及监禁三年。这种处罚力度应该说是非常严重的。
主持人:对,也就是说法律力度要对企业主构成压力,企业主才会有所畏惧,这样的事情才能够避免发生。那么其实也有很多观众对这件事情做出了一些观点,做出一些看法,我们来看看有一位深圳的观众他就说,可怜的工人们还是讨薪无门啊。而一位上海的观众则是说,要狠罚那些老板一笔,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拖,就是像刚刚教授所说的,应该加重罚则。至于在北京的观众则说,堵路行为是不理性的,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工会等相关组织应该考虑发挥作用。好,最后这个北京观众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工会到底在国内的企业有没有作用,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劳工选择去封路这样的方式表达诉求,您认为劳工还有别的方法能够好好表达自己的诉讼,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吗?
常凯:我觉得这些观众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话,应该还是比较深刻的。我们不希望呢,被欠薪的工人通过堵路这样一种方式来讨薪。而应该把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加重就是不法雇主他的罚则,加强他的法律责任的追究以外,同时我们要更加疏通完善中国劳资争议处理,和出现这种欠薪问题处理的这种规范性的渠道。其中有两点我觉得特别要注意加强的。第一点要加强政府劳动监察部门的作用。对出现这种欠薪的问题,应该说它绝不是出现堵路以后才发现的。在这之前的话呢,有些员工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也反映过,但是目前我们这个劳动监察从力量方面,从作用方面,显然的话还是需要继续再加强的。另一方面就像刚才有的观众所提出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发挥工会的作用。我们可以问一下,就是在工人欠薪这个问题上一直发展到堵路,我们工会了解不了解这个情况,介入没介入进去,是不是对工人进行了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而且在出现这个问题以后,是不是作为工人代表向雇主或者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涉或者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工会真能充分发挥作用,我想他也不会出现通过堵路来讨薪的这样一种现象。
2. 新加坡劳工法
楼上的请别在流鳄鱼的眼泪了,我是去过你们那里做过2年事的,你们也差点拿了我的命,回了国还要吃两年的中药调理身体,现在才有点起色,我也非常清楚你的为人,你们有三怕,怕死,怕输,怕没钱!!
就是爱面子“怕输”所以请人家别打广告,这样一来可以达到你们的另一个目的去继续剥削别人,间接达到你们赚钱的目标!!
明知道我们不懂英文,你们往往懂中文却装不懂喜欢拿英文合同给别人看,别忘记你们的老祖先也都是中国出去的,只是你们幸运点而已!!
我支持多打广告,让更多同志知道更好,别再自我陶醉,别再自我邀功请赏,你们的人力部的办事人员态度也是够差的,够看不起我们国内人的!!
依我个人看,你们的黑中介和我们的黑中介“同流合污”本就应该对受害者各承担一半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上,你们还自认是亚州最讲法律最公正的地方,你们来中国太方便了,我们还给你们免签的,加上还有70年代你们已经很发达,而我们还是个封闭的国家,你们有那么多的方便,为什么事情还是屡屡发生,我看9成9是你们的没有尽到最大的责任去避免,监督好国内的中介或者故意让事情继续发生,所以你们应该罪加一等,再承担25%的责任!!
3. 劳动法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法律关系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一)相关的几个概念
1、劳动关系的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接实现劳动过程,间接实现劳动过程。
2、劳务关系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当劳务关系的平等主体是两个,而且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时,它的情形与劳动关系很相近,从现象上看都是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因此两者很容易混淆。还有一种派遣劳务人员或借用人员的情形,致使两个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与派出或借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紧密地交叉在一起。这是它们相联系的一面。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五点:
1.主体不同;
2.关系不同;
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
4.适用的法律不同;
5.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
二、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一)劳务派遣中有哪些法律关系
1.劳务输出单位与劳务输入单位是劳务派遣关系。
2.劳务输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
3.劳动者与劳务输入单位是劳务服务关系。
(二)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
1.这种三角法律关系的基础是劳务派遣关系。
2.这种三角法律关系的支柱是劳动者与劳务输出单位的劳动关系和与劳务输入单位的劳务服务关系。
4. 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之间有什么区别么
一、自由结社权
自由结社权是核心劳动标准的核心内容。所谓自由结社权,按照1948年通过的自由结社和保障组织权利公约(第87号公约)第2条的规定:“凡工人和雇主,均应没有任何区别地有权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组织,以及仅依有关组织的章程加入他们自己选择的组织,而无须事前得到批准。”
二、集体谈判权
国际劳工组织的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公约)第4条规定:“对于雇主或雇主组织同工人组织之间进行自愿谈判的机制,政府应当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鼓励,并促进其充分地发展与运用,以使双方通过签订集体协议来规定工人的就业条件。”作为一项基本劳工权利公约,第98号公约主要是从权利的角度规定了政府应当鼓励和保护集体谈判机制的运用,因此其规定也比较原则。在其基础上,国际劳工大会在1981年又通过了专门的集体谈判公约和建议书(第154号公约和第163号建议书)。第154号公约要求各国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促进集体谈判。这些措施的目的应当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部门中的所有雇主同所有的工人群体之间都有可能进行集体谈判;集体谈判的内容应当逐步扩大,直至把决定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规范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规范雇主或其组织同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一应事务全部包括进去。第163号建议书则主要规定了集体谈判的方法。
三、平等就业权
第111号公约对于“歧视”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歧视”,就是“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做出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剥夺或损害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或待遇上的平等。”另外,会员国政府在同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以及其他的适当机构协商以后也可以把其他形式的区别、排斥或优惠视为歧视,只要这种做法会产生剥夺或者损害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或待遇平等。我国已经加入了《同工同酬公约》,正在考虑加入《(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
四、强迫劳动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强迫劳动问题的主要公约有两项:一项是1930年的《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另一项是1957年的《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公约)。《强迫劳动公约》第2条把“强迫劳动”定义为:“一个人在处于惩罚的威胁下被迫从事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者作服务工作。”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这两项公约。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通过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8条也规定了禁止强迫劳动问题。该公约规定:“不应当要求任何人从事强制劳动或义务劳动。”我国已经于1998年10月签署了该公约,但尚未正式加入该公约。
五、童工问题
我国政府在禁止童工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为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确立了我国保护儿童权益的基本原则。
5. 劳工试用期工资劳动法是怎么规定的
理论上,即使如何解除,已经付出劳动的工资必须如约支付,如你所述,建议你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6. 劳动法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劳工法规”、“工厂立法”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工厂立法 )的形式出现的。
7. 2016年劳动法对以前无偿劳工有何规定
2016年劳动法对以前无来偿使用源劳动力没有相关规定。劳动法规范的是企业应该依法管理企业,并且对用工实行《劳动合同法》的管理办法。而义务用工或者义务劳动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范的范围。如果村乡镇政府对义务用工有补偿,应该咨询乡镇政府的劳动部门,供参考。
8. 卡塔尔劳工法
1.合同须有阿拉伯文文本,一式三份,并经劳工部门认可,工资以卡塔尔里亚尔支付。新法还加进了允许雇主增加下列条款的权力:
——雇主有权要求雇员在解除雇用合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被另一雇主雇用。
——雇主有权要求雇员在解除雇用合同后,不得从事与原雇主竞争的工作,不论其是个人活动还是参与相关项目。
但上述要求必须限定时间期限和工作性质。雇主和雇员可以在提前通知对方的前提下中止雇用合同而不必提出任何理由。
新劳动法第42款规定,雇员不得接受处雇主以外的任何人所给予的与其工作有关的礼物、奖金、佣金等;在雇用合同解除后,不得向他人泄露原雇主的任何工作秘密。
这方面的规定较之原劳动法要严格的多。
2、试用期问题
卡塔尔的雇用合同一般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通常为3个月到6个月不等。以往有些雇主往往用延长雇用期的方法侵害雇员利益。新劳动法规定,雇用合同可以有试用期,但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3、雇用结束的补偿问题
雇员受雇满一年以上的,在结束雇用合同时有权得到工资补偿,工资补偿每年度不得少于三个星期的原工资。但雇员因违反工作纪律被解雇者除外。
4、工作时间和休假问题
新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即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斋月期间每周工作不得超过36小时,即每天各自不得超过6小时。
但是考虑到有些工种的特殊性,允许增加工时,即所谓加班,但加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新法还规定,公众事务部部长有权批准因必须超时加班的申请。加班工资一般不应低于正常工资的25%。如正常工作时每小时5里亚尔的话,加班一小时的工资不得低于6.25里亚尔。
5、病休、死亡及社会保障问题。
雇员在工作满三个月后可以享受全薪病休。雇员生病必须提交医生证明并经雇主同意,但全薪病休不得超过两周。病休者自第三周到第六周可享受半薪。超过六周的雇主可以停发工资。
新法对工伤的规定比以前更细,并附有工伤的种类和鉴别的方法。其中包括因工作性质带来的疾病和纯工伤事故。还规定了与工作有关的伤残的范围和甄别方法,包括从居住地到工作场所的交通是否直达和绕道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新法非常明确地规定雇主必须支付因工伤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如因为工作原因致使雇员死亡的,不论其宗教信仰如何,均由伊斯兰法庭确定赔偿的金额。雇主必须在死者去世或调查认定系因公死亡之日起15天内向法院交足死亡赔偿金。如果在三年内,法院仍无法确认死者赔偿金的合法领取者时,此笔赔偿金上缴交国库。
新法还规定,雇员人数超过100人以上的,雇主必须配备一名男护士,并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超过500人的,雇主必须设立诊所,诊所必须有一名医生和至少一名男护士。违者将受到2000至6000里亚尔的罚款及/或一个月的监禁。
6、关于劳工权利及劳工代表问题
新法地116款首次允许职工成立工会 ( Labour Committee),该组织中的卡塔尔籍人不得少于100人。同行业的几个工会组织可以联合成立“同行业总工会”(General Committee for profession or instry workers)。不同行业的总工会可以成立工会联盟,名称为“卡塔尔职工总联盟”(估译,原文为:Qatar workers General Union)。工会和同行业总工会的会员必须是卡塔尔国民。成立上述工会组织须得到部一级的批准。这些工会的任务是保障职工利益,保护职工权利,代表职工处理有关劳务事宜。
新法第120条规定工人有罢工的权利,这在卡塔尔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卡塔尔法律是不允许罢工的。新法规定的罢工必须遵循下列条件和程序:
——经四分之三的总工会成员同意;
——在罢工前两周通知雇主;
——得到公共事务和住房部的批准;
——所有调解和仲裁方式均无法使雇主与雇员间达成一致。
新法124款还规定,任何雇员达到或超过30人以上的公司,可以成立雇主与雇员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至少由雇主和雇员代表各一名组成。该委员会有权研究和讨论公司相关问题。
7、关于劳动纪律及处罚的规定
新法规定,任何雇工达到10人以上的公司,必须制定劳动纪律,并明确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罚条件和程序。公司所制定的上述劳动纪律及其补充规定,必须在报劳工部门批准后方能生效。劳工部门将在收到上述报告后30天内答复。如果公司在30天没有收到劳工部门表示反对的通知,可视为被批准。公司可以将有关规定公诸于众,该规定在公布之日起15天内生效。
新法对于处罚问题也做了界定,包括自警告至解除合同的范围及各方应遵循的程序等。
新法第64款明确了雇员对于雇主处罚不服时申诉的方法和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a) 在接到处罚通知并决定向有关法律部门申诉前7天内,雇员应先与雇主交涉,要求得到解释。如雇主在7天内不予答复,则被认为是拒绝答复。
b) 如果雇主拒绝答复,雇员有权向劳工部门提起申诉,劳工部门在接到申诉后7天内应予响应,否则将被视为拒绝受理。
c) 如果处罚是终止合同的,雇员不服,可直接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如法院认为系处罚不当的,法院有权通知雇主该处罚无效,雇主必须恢复雇员的工作合同。在此种情况下,雇员有权要求雇主补发工资并要求相应得赔偿,
8、妇女就业问题
新劳动法明确规定女性在劳动就业和工资报酬方面与男子同工同酬;不得安排女性从事危险或不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违者将被处于2000里亚尔的罚款或不超过一个月的监禁。新法还规定,女性在工作期满一年以后,有权享受50天的产假,产假期间雇主不得随意解雇。脯乳期的女性一年内每天可享受1小时脯乳时间。这一规定在鼓励和保护女性就业方面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9、雇用童工问题
新劳动法严禁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违者将受到罚款及/或处以与一个月以下的监禁。雇用16-18 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征得其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并报劳工部批准。如果未成年人是卡塔尔人,还需同时报教育部批准。卡塔尔是个外籍劳工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国家。雇用童工问题在养骆驼行业非常普遍,新法实施后,将取缔这种现象。
以上简介情况供参考。此间人士普遍认为,新劳动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对外籍劳工的保护,对规范卡塔尔劳务市场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9. 澳门劳动法
公司因予以补偿,补偿金额及劳动法规定如下: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9)劳动法劳工扩展阅读: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企业赔偿标准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相关法律条文: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