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170
㈠ 刑事诉讼法170条第3款规定是什么
第170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专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属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第三款)
㈡ 刑事诉讼法171条
《刑事诉讼法》第171条 补充侦查
第一百七十一条【补充侦查】 人民专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属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㈢ 刑事诉讼法第4条第2款,第170条
《刑事诉讼法》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回案件,行答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一百七十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㈣ 民事诉讼为什么可以转为刑事诉讼,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一、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
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不同
1、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
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2、参与国家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主体为法院。
刑事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3、法律依据不同
民事诉讼: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4)刑事诉讼法170扩展阅读
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的,又是在刑事诉讼中的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附带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的财产、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在此期间没有提起的,就不能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以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其他对刑事案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