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补贴
① 根据劳动法 被开除的人是否有补贴
您好!是否有经济补偿金需要看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若是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开除劳动者的,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若是依据第四十条解除与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则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② 劳动法规定的高温补贴是多少
劳动法来及相关法律规定:
1,工作场源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2、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3、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
③ 劳动法噪音多少分贝给予补助
具体是哪类噪音,工厂噪音,建筑噪音还是其它 不同噪音有不同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
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类别昼间夜间0类50分贝40分贝1类55分贝45分贝2类60分贝50分贝3类65分贝55分贝4类70分贝55分贝3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分贝执行。
(2)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3)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5)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3)劳动法补贴扩展阅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④ 劳动法奖金津贴、加班费能计入补偿金吗
劳动来法奖金津贴、加班费源不能计入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需要注意的是,其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劳动法补贴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⑤ 劳动法中高温补贴是怎样规定的
2012年6月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属合发出《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⑥ 劳动法有规定辞职补贴等这类问题么
新劳动法指的就是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不管是新法还是旧法都没有“回辞职补贴”答这一说。严格按法律来说,如果是劳动者自身原因主动辞职的(如果因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而导致劳动者辞职的除外),用人单位无义务给经济补偿金。
你朋友所说的有可能是这几种情况之一:
1、与单位协商解除,不是定性为辞职。协商解除的,一般单位都会给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用人单位一方不想续签的。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是只从2008年1月1日起算,一年给一个月平均工资的补偿金。2008年1月1日以前工作的年限不算。
3、某些用人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比如员工辞职或者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等情况,公司同意离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补助。
用人单位自愿给劳动者的补偿或补助等,因不违反法律,只要公司愿意,当然是可以的。
⑦ 劳动法关于高温补贴的规定有哪些
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
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7)劳动法补贴扩展阅读:
对于农民的高温补贴:
第一,高温补贴的发放对象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果单纯从“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字面上来说,农民应该是能享受高温补贴的。
第二,高温的补贴的发放形式是以企业发放的。不论是城市工人还是务工的农民工,都属于被雇佣的对象,他们的高温补贴是由所属企业发放的。但是在农村下田劳作的农民并不隶属于任何企业,属于自由职业者,所以就算是在高温下作业,也没有发放机构。
所以,对于当前来说,种地的农民还是领不到高温补贴。不过今年国家已经加大了高温补贴的力度,而且国家的政策福利一直在向农村农民倾斜,随着散户农业朝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传统农民朝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农民或将受雇于农场主等新型农业主题,未来农民或将能领到高温补贴。
参考资料:网络-高温津贴
⑧ 劳动法关于高温津贴补助细则
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内劳动者支付高容温津贴。
3、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4、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