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家属

行政法家属

发布时间: 2020-12-25 00:38:34

㈠ 近亲属在刑法 民法 行政法上分别是怎么定义的

民法中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刑事诉讼法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㈡ 民法、刑法、行政法中的近亲属范围

民法中的近亲属是指: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刑法中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行政法中的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五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当事人近亲属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六点,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四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近亲属起诉时无法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取得联系,近亲属可以先行起诉,并在诉讼中补充提交委托证明。

(2)行政法家属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㈢ 民法、刑法、行政法中的近亲属为何有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自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原因,俺想民法是私法,当事人地位平等,实行不告不理,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如果将其对近亲属的划分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尺度的话,由于行诉的双方当事人是隶属关系,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相关人行政诉讼法是民诉的特殊程序,且其被告/被申请人是国家行政机关,因而扩大范围是可以理解的。而刑法由于其是针对犯罪及刑罚的学科,我国实行纠问制的背景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控制(如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在程序上要求更为严格些。当然这只是区区拙见,权当抛砖引玉罢。

㈣ 姑姑属于行政法中的近亲属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抄院关于适用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相关规定,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除当事人与其姑姑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情形外,一般情况下,姑姑不算行政法中的近亲属。

㈤ 刑法,民法,行政法领域中的“近亲属”范围有何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专见(试行)》第12条规定:属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从上述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行政法领域中的“近亲属”范围最广,民法领域次之,而刑法领域中规定的的“近亲属”范围最窄。

㈥ 民法、刑法、行政法规中近亲属分别指哪些

1 民法: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 刑法: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 行政法: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㈦ 民法刑法行政法在近亲范围规定不同的原因

1、最高法《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3、最高法《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4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从上述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行政法领域中的“近亲属”范围最广,民法领域次之,而刑法领域中规定的的“近亲属”范围最窄。

一、从亲属法的角度看,其调整对象需要相对明确化。

但亲属的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相对而言,也是正常的;

二、从近亲属参与或代为诉讼,不同的诉讼性质,规定了不同的范围。

近亲属的权益,主要表现为:告诉权、代行起诉权,委托代理人或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担任监护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回避、申请一些特殊事项等等。

行政法律方面,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近亲属的范围最广,确有必要,也十分正确;民事法律,基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近亲属范围相对缩小,其实没有必要。至于刑事法律,相对比较特殊,与认定犯罪有关,也确实有必要适当收窄。

三、近亲属范围影响刑法中相关案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有“亲亲得相首匿”规定。《刑法修正案(七)》将近亲属直接规定为犯罪主体,近亲属关系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也对近亲属间盗窃、侵犯财产犯罪案件规定了不同于一般社会上作案的处理原则。因此,近亲属范围直接影响着刑法适用。刑事法律相对收窄近亲属的范围,也是有必要的。

正因为我国规定不一,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发生冲突,比如在民事诉讼中是近亲属,但在刑事诉讼中却不是近亲属的情形。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那么,近亲属的范围到底适用哪个规定,让人无所适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㈧ 我国的法律是怎么分的民法,刑法,还有什么啊有什么区别啊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是在宪法的统领下,由三个结构要素(公法、私法和社会法)构成,并划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主要包括政治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亲属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

(一)政治法

现代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随着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政治法应运而生。所谓政治法是指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法、选举法、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立法决策法、监督法、国籍法和公民基本权利法、军事法。

(二)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行政法总则、行政主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专门行政法。由于行政法调整对象极为广泛,所以很难形成系统单一的行政法典。前述除专门行政法外均为一般行政法。专门行政法是指规定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国外一般也只有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主体法和专门行政法。

(三)刑法

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

(四)民法

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其中民事实体法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债法等等。

(五)商法

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一般商事法、破产法、海商法、商标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支票法等。民法与商法关系十分密切,民法的许多概念、规则、原则和原理也适用于商法。

(六)亲属法

亲属法是调整婚姻、家庭、亲属等方面财产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法、继承法以及其他亲属关系的法律。

(七)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有争议。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法被作为经济行政管理法,把计划法作为经济法的龙头。事实上经济法是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的,没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就不存在真正的经济法。

(八)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劳动关系法、劳动保障法、社会福利法、工会法等等。

(九)环境与资源法

环境与资源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环境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指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

热点内容
性健康法规 发布:2025-10-15 00:09:04 浏览:908
社会责任验厂法律法规最新 发布:2025-10-15 00:08:16 浏览:914
法治宣传目的 发布:2025-10-15 00:08:15 浏览:587
成都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在线 发布:2025-10-15 00:03:17 浏览:574
七五普法学习内容 发布:2025-10-14 23:53:05 浏览:959
合同法出租年限不超过20年 发布:2025-10-14 23:50:05 浏览:282
陆河县律师 发布:2025-10-14 23:15:17 浏览:460
律师竞聘政府法律顾问计划书 发布:2025-10-14 22:31:51 浏览:577
深圳劳动法加班费是 发布:2025-10-14 22:30:51 浏览:768
司法三段论合同法 发布:2025-10-14 22:23:40 浏览: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