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正当程序原则

行政法正当程序原则

发布时间: 2020-12-25 01:48:05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我国的回合法行政答原则包括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2、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第二,公众参与原则;第三,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一是行政效率原则,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

❷ 论述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长时期中形成,并由行政法学者所概括归纳的。概括、归纳的方法不同,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也不相同。选择各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中形成历史较长久、适用较普遍、为人们较广泛认同的若干原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另一类是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里所说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既是宪法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法治政府应该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不能以自己的行为侵犯公民人权,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越权无效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动,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我国对越权做了明确规定:1)无权限;2)级别越权;3)事务越权;4)地域越权。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即:1)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2)说明理由;3)听取陈述和申辩。
行政公开原则即: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公开;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行政公正原则即:1)依法办事,不偏私;2)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3)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4)不单方接触;5)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行政公平原则要求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❸ 什么叫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论行政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006年10月(总第期)

孙 建

摘要: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其起源于英国的自然正义的理念,并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与光大,在我国的许多行政立法中也贯彻了这一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行政法领域要求作到程序的中立,程序的参与及程序的公开。其对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实体公正的实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落实民主精神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法;法律原则;正当法律程序

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基本涵义和历史渊源
正当法律程序是指“要求一切权力的行使在剥夺私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具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1]在《布莱克法律辞典》中,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中心含义是指:“任何其权益受到判决影响的当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陈述自己意见并获得听审的权利。” [2]在1996年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中,对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这部法律首次将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核心内容的听证程序引进了行政处罚领域。此外,《行政处罚法》还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公开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等。此后,《价格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也规定了相关的听证制度。这表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中国已开始落地生根。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起源于英国法中的“自然正义”(Nature Justice),光大于美国法所继承的“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到了20世纪,包括世界多数国家纷纷进行行政程序立法,通过立法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确立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在英国,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制定的《自由大宪章》第39条的规定:“凡自由民,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放逐或被加以任何其他方式侵害,我们不得违反这些规定而为之。”《自由大宪章》中关于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刑事诉讼领域。而在1354年英国国会通过的第二十八条法令——《自由令》第三章中规定:“未经法律的正当法律程序进行答辩,对任何财产和身份拥有者一律不得剥夺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监禁,不得剥夺其继承权和生命。”这个法律文件首次以法令形式明确提到并解释了“正当法律程序”这一词语,并扩大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适用范围。
考察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英国的制度生成,则应当溯及英国普通法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可以说, 正当法律程序是一个与“自然正义”一脉相承的概念。在普通法的传统中,自然正义是关于公正行使权力的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自然正义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是任何人不得在自己的案件中担任法官;第二是应听取双方之词,任何一方之词未被听取不得对其裁判。[3]
美国内战前期,汉密尔顿在1787年的纽约州批准宪法会议上提出了“正当法律程序”一词,该会议予以采纳并提出《人权法案》。该法案规定:除非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否则,任何人都应得到保证,不被剥夺特定的权利。这是最早用“法律的正当法律程序”取代最初来自英国大宪章“国家的法律”措词的美国法规,并且构成了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和后来的第14条修正案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起源。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186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不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对于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亦不得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从《权利法案》提出正当法律程序一词,到宪法第5条、第14条修正案对正当法律程序的明确规定,正当法律程序从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发展到了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广泛应用于司法审查领域,体现了美国对正当法律程序的重视。正当法律程序体现了正义的基本要求,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美国宪法、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美国甚至将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 [4]
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具体要求
关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学者认为应当包括四项,即:角色分化、有意识的阻隔、直观的公正、意见交涉;[5]亦有学者认为这些要求包括:正当过程、中立性、条件优势、合理化。[6]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具体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程序是中立的而不是偏私的。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在参与者各方当事人间保持一种超然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和位置。这要求行政主体作到:首先,不能存有利益牵连。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其所处理的事件及事件各方的当事人没有个人利益上的联系。其次,不能存有偏见。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给予各方当事人同等的机会,对各方当事人都平等的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带任何偏见。“中立不偏”不仅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实际上作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在外表上也不能让人们有理由怀疑有不中立的可能性的存在。这就需要包括回避制度、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职能分离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来加以配合和保证。一种程序只有作到了是中立的、不偏私的,才能防止权力的“寻租”,才能保证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才是正当的程序。中立是判别一种程序是否是正当的最低要求。
第二,程序是参与性的而不是恣意的。这是指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利通过陈述、讨论、辩驳和说服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发挥对权力运行及相关结果产生的影响作用,同时行政主体也负有“倾听”的义务,从而达到公众对权力运行的参与。在现代,体现程序的参与性的一项重要的、普遍的制度即是听证。所谓听证即“听取意见”。它要求行政主体在作出对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时,必须直接与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进行“对话”,听取相关当事人的意见和辩驳,不能单方面认定事实,作出处理,剥夺对方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程序参与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实现集思广益,能够实现“兼听则明”,从而确保行政权力在行使时,能够作出符合客观的、符合情理的良性抉择。
第三,程序是公开的而不是暗箱的。这是指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公开,使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众知情。英国有一句古老的箴言:“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公开的益处概括起来讲就在于,它使行政运行的全过程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行政权力的不当使用。现代民主与法治要求保证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因此,公开的内容应当是全过程与全方位的,不仅行政的整个运行过程要公开,而且行政主体自身的有关情况也要公开。行政运行过程要公开的内容包括:事前依据公开、事中过程公开和事后结果公开。行政主体自身情况的公开内容一般包括:行政机关的名称、负责人、机构设置、职责权限等。但公开的信息的范围也是有限制的,如果信息的内容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这样的信息就是不能任意公开的。具体公开的方式可根据公开的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对特定的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公开方式一般有:查阅案卷、表明身份、告知、送达、说明理由等。对社会公众的公开方式主要有:新闻发布会,互联网公布、会议旁听、媒体报道、查阅、公榜等形式。
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行政法功能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法律原则被各国行政法加以普遍的遵守和贯彻,其原因之一即在于其功能显著,意义重大。笔者认为,该原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人类法治实践的历程表明,程序是对权力进行控制的最佳工具。一套组织严密,设计合理,充分体现各方面“声音”的程序设计,无疑是使行政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相对人权利得以合法保障的最有效措施。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使命正在于此。它要求行政主体不偏不倚;它给予当事人要求进行听证,参与权力行使的机会;规定了行政主体的表明身份,告知理由,说明依据等公开义务,从而使保证了行政权力得以公正、公平、公开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保证了实体公正的实现。
其次,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在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基础上,作为程序的参与人可以依据正当法律程序性条款直接享有和行使程序性权利,如被告知理由,要求进行听证等,这可以规制国家权力的正当运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具体体现,从而保障人权的有效实现,防止国家权力可能给人权造成的不法侵害。
再者,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民主的本质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凡属于人民自己的事,由人民做主。在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要求下,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都必须让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广泛地参与,这无疑是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2]H.C.Black,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1979.p.1083。
[3] [4]胡建淼主编.论公法原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2页,第438页。
[5]孙笑侠、夏立安主编.法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28-230页。
[6]参见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作者简介:孙建(1983- ),男,蒙族,内蒙古突泉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5级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❹ 请论述正当程序的原则及其意义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行政法领域要求作到程序的中立,程序的参与及程序的公开。其对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证行政实体公正的实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落实民主精神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❺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

❻ 程序正当原则是什么

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版对人,向相对人说明权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

❼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回程序正当原则答、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2、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3、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4、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

(1)行政效率原则。

(2)便利当事人原则。

5、诚实守信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热点内容
劳动法对裁员的 发布:2025-10-15 05:02:59 浏览:173
云南红河律师 发布:2025-10-15 04:59:13 浏览:95
劳动合同法丧假婚假规定 发布:2025-10-15 04:38:47 浏览:818
开立独立法人 发布:2025-10-15 04:37:27 浏览:935
餐饮服务法规 发布:2025-10-15 04:31:44 浏览:633
临潼律师 发布:2025-10-15 04:20:27 浏览:655
私人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5 04:13:30 浏览:800
功能性句法学 发布:2025-10-15 03:59:52 浏览:546
组织黑社会犯什么法 发布:2025-10-15 03:52:09 浏览:522
道德经审评 发布:2025-10-15 03:50:32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