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单行政法
A. 法律规定什么单位有罚款的权利
除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外,其他单位都无权罚款,用人单位也无权罚款。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作出处罚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依照规定的程序实施。
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劳动者共同协商构建内部管理制度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应当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行使。罚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营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处罚权,已经随着《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而丧失了法律基础。
因此,目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任何规章制度均属无效制度。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要实施经济性处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在工资结构上加以调整,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如劳动者出现违反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降低绩效评分的方式扣减工资。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没有了罚款权,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就没有经济管理权了。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设立“月考核奖或年考核奖”等类型的综合考核奖项,范围可包括出勤、安全、质量、劳动纪律等方面,来行使管理权和规范员工行为。
如果劳动者达到规章制度规定的考核要求,则全额享受奖励,否则就按比例或不能享受奖励。当然,用人单位要注意这些奖金的额度,要确保员工获得的工资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否则,这些制度就有可能因违法而形同虚设。
另根据“劳动部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用人单位可依法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在规章制度规定或劳动合同中约定当劳动者超额完成定额时给予奖励,在劳动者没完成定额时,可酌情扣减工资,当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罚单行政法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员工虽违反规章制度但用人单位无权罚款
2015年11月,济南某公司职工齐某准备跳槽,工作也不像以往那样尽心尽力,多次迟到早退。为此,公司根据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对齐某作出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到了年底,齐某提出辞职申请,同时要求公司退还500元罚款。公司负责人愤然拒绝了齐某退还罚款的要求,齐某遂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该公司退还500元罚款。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奖惩制度、考勤制度中经常有罚款的规定。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和第12条授予了企业对员工的经济处罚权。这是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中对企业员工罚款的直接法律渊源。
然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在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516号令废止,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罚款处分,已经没有法律依据。对迟到的员工不能采取罚款的处理方法,但可以不发给全勤奖,采取扣分、记过、警告等其他方式,往往更能达到管理的效果。
对于劳动者的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对齐某实行罚款是违法行为,应当立即将罚款退还给齐某。 最终,仲裁委对齐某要求公司退还500元罚款的主张予以支持。
B. 行政法中罚款.拘留.停止营业等属于法的哪种作用
答:你所说的罚款、拘留(是指行政拘留)、停业,我认为是属于法的版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权。
先说强制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务;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特征,因而具有强制的作用。这种强制性既体现了法本身所规定的内容含有国家权威性的命令,又体现了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再说教育作用。行政法在调整人们行为的同时,也以其自身力量发挥着教育人们树立守法观念和意识。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以具体内容和规定(如伸张正义、鼓励守法、处罚违法行为)显现出来,同时又通过法的实施过程体现出来。
C. 行政法上的扣押与罚款是一个性质吗
扣押与罚款不是一个性质。
扣押是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具体规定在《行政强制法回》和某些特别行政法中答,而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具体规定在《行政处罚法》中和某些特别行政法中。
二者的具体区别在于:
第一,扣押作为行政强制措施具有临时性、期限性,扣押终究要解除的,如城管执法中将违法占道行为人的三轮车扣押,这个最长时间是30天,而罚款作为行政处罚具有终局性。
第二,扣押的目的具有预防性,是为防止违法行为人继续违法行为或防止转移财产或逃跑或避免最终的行政处罚难以执行等而临时限制行为人的财产或证件,如上述扣押三轮车是为防止行为人继续违法行为;交警发现酒驾后而扣押司机的驾驶证,是为最终行政处罚(吊销或暂扣驾驶证)能够顺利执行,而罚款具有制裁性,是对违法行为人最终的一种处罚。
第三,扣押在很多时候会自然转为罚款的执行,二者是有紧密联系的。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扣押行为人财产,往往成为后期对行为人行政处罚(罚款)执行的来源。即将扣押的财产拍卖、变卖以抵缴罚款。
综上所述,扣押和罚款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但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具体行政行为,都是可诉的。
D. 行政法,不缴纳罚款,直接扣缴不久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有执行罚这一说,我怎么感觉执行罚多此一举
你知道执行罚的概念不?
执行罚是针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者拒不履行不能由其他人代履行的义务,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注意,是新的金钱给付),强迫其履行(原来应该履行的义务)
不是您说的那种情形...
E. 派出所能否依据行政法对嫌疑人进行罚款
可以,但有严格规定。根据2016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六章 简易程序
第三十四条 违法事实确凿,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可以当场收缴:
(一)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二)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违反出境入境管理行为人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三)对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个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四)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处罚的其他情形。
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不适用当场处罚。
第三十五条 当场处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向违法行为人表明执法身份;
(二)收集证据;
(三)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违法行为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四)充分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五)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六)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收据,交付被处罚人;未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三十六条 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以由人民警察一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人民警察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于作出决定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将当场处罚决定书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交通警察应当于作出决定后的二日内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在旅客列车、民航飞机、水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返回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F. 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这在行政法学上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专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属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是滞纳金。
G. 行政法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数额是50元以下还使是20元以下
行政法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数额是20元。
根据《中华人民版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权》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7)罚单行政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H.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政府规章可以设定( )的行政处罚。
B选项中的“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只有司法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才能做出决定,行政机关若需要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则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依据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如下:
1、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3、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规定如下: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8)罚单行政法扩展阅读
1、第三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2、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1)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