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强制

行政法强制

发布时间: 2020-12-25 16:36:10

行政法中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可否委托其他组织执行

强制执行权是不能随意委托的,但强制执行中一些执行行为可以由版其他人完成,这体现权为代履行和有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院可以请求相应的行政机关或法院协助执行。
行政诉讼法66条明确规定,法院作为强制执行的主体地位。是否可以委托,无法律规定。一般认为,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要求相关单位组织予以协助,但不能委托其他组织强制执行。

㈡ 行政强制法8条包含了行政法的什么原则

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救济原则。

㈢ 什么是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一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5种合同无效的情形,其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该条明确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归于无效,是指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所谓“效力性”规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规范,或者虽然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 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的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规范.
二。 要准确界定效力性强制规定并不简单。
对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区分准则: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违反该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为当然的效力性规定;
第二,法律、行政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但违反该规定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也属于效力性规定。
第三,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违反其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虽然违反该规定,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只是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这也属于管理性规定。

㈣ 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行政强制执行是适用强制措施事先行政法义务的国家执行制度。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及时充分的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国家机关有权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义务履行的同一状态。我国实行以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实施为主,由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授权独立实施为辅的制度。【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1、先动员后强制的原则。在强制执行前,行政机关应当进行督促教育,动员义务人自己履行。当事人履行了行政法义务的,就不再实施行政强制执行,2、优先选择轻微方式的原则。如果由两个以上强制措施可以选择时,行政机关不得首先使用最严厉的措施,而应当遵循由弱到强的适用顺序。【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行政强制执行分为间接执行和直接执行。间接强制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1、代执行是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由他人代为履行或者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向义务人征收代履行费用的强制执行制度。代履行主要适用于该行政法义务属于可以由他人代替履行的作为义务,例如排除障碍,强制拆除等。对于不能够由他人替代的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特别时与人身有关的义务,不能适用代履行。2、执行罚,是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有行政机关迫使义务人交纳强制金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行政制度。执行罚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不履行不作为义务,不可由他人替代的义务。执行罚不同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行政罚款时对过去已经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执行罚是促使当事人履行应当履行尚未履行的行政法义务的手段。3、直接强制是行政机关直接对义务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以事先行政法义务的制度。涉及人身自由和适用武器的直接强制,应当由执行警察职能的法定机关实施,涉及财产的主要有强制划拨存款,强制扣押财产,强制收缴财物和强制拆除建筑物等,执行权限由法律、法规分别情况 作出规定。【义务履行的监督和执行保全】在决定实施强制执行之前,行政主管机关应当充分行使监督检查权,以确定义务履行状况,及其法律性质,为确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提供必要根据。如果发现义务人在义务履行期限到来前可能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强制执行标的物或以其他方法规避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责令义务人提供担保,或者采取扣押、查封财产、暂停支付等保全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告诫和决定】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应当作出正式强制执行决定。1、告诫。在作出正式决定以前,如果义务人在义务履行期限到来前尚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准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必须首先向义务人发出告诫,要求其自行履行义务,并使其了解可能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内容和后果。告诫应当以书面形式载明以下内容,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个人或者单位情况;明确的履行期限。期限的规定应当达到当事人自行履行义务所需要的合理时间;明确的强制执行措施和执行方式;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明确给付的金额;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当事人依法享有的程序权利,当事人收到告诫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2、经过告诫后,在告诫书规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到来时当事人仍然不;xing行政法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行政强制执行的决定。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载明以下内容,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个人或者单位情况;当事人应当履行的行政义务内容和依据;不履行义务的事实和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实施方式和实施日期;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决定施行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和日期。【强制措施的实施】根据已经生效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行政机关可以将行政强制措施付诸实施。实施强制措施不得进行和解,当出现使执行暂时无法进行的情况时应当暂时停止强制执行,待致使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在恢复执行。出现使执行不能进行,以后也没有必要再恢复进行的情况,应当停止执行,以后也不再进行。

㈤ 行政强制执行只能由法律设定吗

是的,必须由法律规定,对于个人来讲 法无禁止即自由,但是对于机关来说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法可依,否则即为违法,行政强制执行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以必须由法律规定

㈥ 行政法中强制执行可否委托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回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可以自己实施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除以下情形外,行政强制执行不能委托: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答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行政强制委托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够委托的,而在某些状况下是可以委托的。

㈦ 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有什么规定

你好,根据《行复政强制法》制第九条的规定,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冻结存款、汇款的强制措施及其他应当由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法律未作明确规定的,可以设立)。
行政强制法
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㈧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什么

是具有效力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5种合同无效的情形,其中版“违反法律、权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情形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该条明确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归于无效,是指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㈨ 行政法中行政强制执行的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1、间接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间接强制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
(1)代执行。代执行就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代执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执行罚。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可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2、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者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由于直接强制执行直接施加于人身或财物,造成对公民人身自由、财产权侵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适用直接强制执行必须十分慎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㈩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的法定版情形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确认,这里所谓的“强制性规定”仅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10)行政法强制扩展阅读

强制性规定一般以三种情况出现。

1、强制性规定本身直接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效力。

2、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但引致或结合其他法律条文,其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该违法行为效力。

3、强制性规定本身没有直接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效力,也没有引致到其他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更没有其他法律条文对其效力予以明确规定。

热点内容
招投标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4 02:49:34 浏览:396
劳动合同法哪里有卖 发布:2025-10-14 02:45:49 浏览:992
欠工程款写的借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4 02:45:16 浏览:877
公安部执法规定 发布:2025-10-14 02:44:42 浏览:15
华西司法鉴定中心电话 发布:2025-10-14 02:44:40 浏览:324
社会与法天眼 发布:2025-10-14 02:23:09 浏览:425
隆林法院判决 发布:2025-10-14 02:22:32 浏览:419
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四款规定 发布:2025-10-14 02:09:59 浏览:527
学校法律顾问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2025-10-14 02:06:23 浏览:247
沈阳医疗纠纷法律咨询 发布:2025-10-14 01:30:27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