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刑事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刑事被害人

发布时间: 2020-12-25 23:29:59

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权利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有权用本民族语言、专文字进行诉讼。

2、有属控告犯罪的权利。对不立案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有权申请复议;对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对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时,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

3、有权参加法庭审理,行使陈述权、辩论权,有向证人、鉴定人、被告人发问的权利;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4、有权对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5、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6、如果不服第一审判决,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有权对生效判决提出申诉。

7、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权利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被害人在公诉案件的诉讼活动中,其诉讼权利主要有:
1、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立案。刑事诉讼法将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的权利和义务与被害人特有的控告权加以区分;报案、举报的权利义务主体是一般的单位和个人,而控告权的主体是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报案和举报的对象是针对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控告的对象是侵害其本人合法权益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报案和举报是单位和个人与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形式,既是权利,也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而控告是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被害人参与诉讼活动的第一步,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可以决定不控告、不起诉。
2、有权申请回避。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法庭上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随着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化,被害人能否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直接关系到被害人能否按照被害人的愿望受到法律制裁,关系到被害人自身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特别是当被害人对案件事实和处理意见与公诉意见不完全一致时,被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重要性就更为明显。
4、有证据证明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追究被害人刑事责任的决定的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而保证了被害人可以充分、独立的行使控告权,避免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有关机关懈于职守而受损害。
5、在法庭审理中,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可以向被害人发问;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公诉人、辩护人出示物证应当让被害人辨认;宣读未出庭的证言笔录、鉴定结论等,应当听取被害人的意见;被害人有权申请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参加法庭辩论,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
6、不服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不服生效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

3. 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是诉讼主体吗


被害人可以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4.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有哪些权利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有控告犯罪的权利。对不立案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有权申请复议;对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对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时,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

3、有权参加法庭审理,行使陈述权、辩论权,有向证人、鉴定人、被告人发问的权利;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4、有权对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5、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6、如果不服第一审判决,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有权对生效判决提出申诉。

7、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4)刑事诉讼法刑事被害人扩展阅读: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尊严以及被害人的人权,在刑事诉讼法中,强调的一直都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尊严与人权,然而,真正的人权,不仅是要及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要平等的及于被害人,这样才有利于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只有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切实保护被害人的权利,被害人的精神损失以及物质损失才可以得到维护,被害人才会在心理上感到平衡。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可以有效的预防犯罪,例如在强奸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将犯罪对象抽象地当作一个女人来看待,而不是将其当做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少女。这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极力的逃脱自己的罪责,如果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让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就难以否定自己的罪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犯罪的发生。

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可以保障被害人在程序上、实体上的各种权益,有利于法治社会司法公正的实现。

加强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2]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突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增加了保护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条文条款,使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上升。

5. 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和自诉人的区别是什么

被害人一般是指公诉案件只有受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没有自诉人。
自内诉人在自诉案件才容有,同时在自诉案件,自诉人也就是受害人本人。
公诉案件的受害人与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受害人)在权利和地位上有很大不同:
一、被害人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1、申请复议权。2、申诉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申诉。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人民检察院责令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则必须立案。二是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三是对生效判决的申诉。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的,有权提出申诉。 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4、自诉权。5、申请抗诉权。
二、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主要有:1、向自诉人在刑事案件中,有权申请撤销案件,2、有权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附带民事诉讼,3、有权申请调取证据和传唤证人,有权申请审判员、书记员、鉴定人发问,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对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时,有权上诉和申诉。

6.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一定要出庭吗

目前刑事诉讼法律中没有要求被害人到庭,是否到庭要看被害人自己的意愿,不想到庭或者是因为一些原因来不了的可以进行委托,但如果法庭传唤,则应当到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八十八条被害人、诉讼代理人经传唤或者通知未到庭,不影响开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开庭审理。

辩护人经通知未到庭,被告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开庭审理,但被告人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除外。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条 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审査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一百九十一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6)刑事诉讼法刑事被害人扩展阅读

被害人出庭作证的规则:

被害人出庭作证应陈述犯罪过程的事实。被害人作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被害人亲身经历了犯罪的整个或部分过程。

二是被害人被害后仍然健在,并且具有相应的证明能力。



7.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服刑事生效判决有权申请再审吗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服刑事生效判决的,有权申请再审。

《刑事诉讼法》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五十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7)刑事诉讼法刑事被害人扩展阅读

申诉的种类

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或者企业事业等单位,因本身的合法权益问题不服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而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诉讼上的申诉,申诉人申诉时,可以请律师给予帮助。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还可以请律师担任代理人,代替申诉人申诉。

对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如果属于经济合同纠纷或者伤害赔偿等民事范围的问题,可用调解和仲裁方法解决的,依据律师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诉人可以委托律师担任其代理人;对于其他问题的申诉,律师只能代写申诉书和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见,却不能接受委托而担任代理人。

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处理的一种诉讼请求。

在申诉期间,原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如发现申诉有理的,由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

8.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怎么称呼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仍称为“被害人”。如,第四十四条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内定代理人或容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称作“原告人”。

9. 刑事案件受害人是当事人吗

是。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热点内容
黄文涛行政法怎么样 发布:2025-10-13 21:32:57 浏览:246
行政法解释全文 发布:2025-10-13 21:22:09 浏览:462
法律援助案件被告方的代理词 发布:2025-10-13 21:04:30 浏览:967
民法分典 发布:2025-10-13 21:03:30 浏览:146
2014安全类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13 21:00:40 浏览:617
有关民族团结的政策法规 发布:2025-10-13 20:56:42 浏览:430
广西北海律师 发布:2025-10-13 20:49:55 浏览:143
行政法法条下载 发布:2025-10-13 20:26:20 浏览:108
孙志刚案件行政法角度 发布:2025-10-13 20:25:59 浏览:575
有限空间作业法规 发布:2025-10-13 20:21:25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