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调整劳动法

调整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0-12-26 02:08:57

Ⅰ 如何理解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①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酬的社会关系。
② 劳动关系的特点:a.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实质上的人身属性。 b.从属性与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实质上的从属性。
③ 劳动关系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① 劳动行政关系,是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行政职能而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其他劳动关系相关人发生的社会关系。
② 社会保险关系,一是基于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社会保险的
办理和费用的缴纳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为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等行为而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③ 劳动市场服务关系,是指劳动市场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由于为劳动关系的运行提供社会服务而发生社会关系。
④ 劳动团体关系,是指工会组织或雇主团体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由于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⑤ 劳动争议处理关系,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与劳动争议参加人(包括当事人、代理人、代表人、 以及第三人)之间就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Ⅱ 劳动法中岗位调整的定义

算岗位调整,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进行维权。

如果劳动合同中有工作岗位的约定,单位若想调动员工的岗位,必须经过员工的同意,否则视为违约,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解决;

如果仅仅是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出具书面的不能胜任原工作的理由。

如果强制性的调动工作岗位,你员工可离职并要求单位给你赔偿。单位直接辞退,员工可以要求的补偿包括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等。

(2)调整劳动法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Ⅲ 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多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内称用人单位),与劳动容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2.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其他】

  1.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 办理用工手续与签订劳动合同

  3. 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4. 劳动合同的条款

  5. 劳动合同试用期

  6. 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

  7. 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8. 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9.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的情形

  10. 经济性裁员

  11. 非因劳动者过错或同意,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2.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3. 合同期满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并应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的情形

  14.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5. 经济补偿的计算办法

  16. 非全日制用工

  17. 劳务派遣

Ⅳ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指什么,有何特点

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版)之间,为实现劳动过权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特点: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Ⅳ 适用《劳动法》调整的用人单位有哪些

适用劳动法的用人单位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回组织、社会团体。

法律依答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Ⅵ 劳动法中有没有对薪资调整应知会本人做规定

1、薪资调整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需要双方的协商同意,如专果是降低薪水,单位是要属负举证责任证明的,否则单位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2、如果是提高薪资,对劳动者来说是好事。在发生调薪后,自己对照自己的劳动合同,看看公司对自己的调薪是不是是否符合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调薪条款

Ⅶ 劳动法关于调动工作岗位的规定

劳动法对于调动工作岗位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看你与公司签订的具体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你的工作岗位,公司将你调离做其他工作岗位,就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你有权拒绝。因此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予以解决。
如果劳动合同中并未约定工作岗位,则根据工作需要对员工工作做相应调整是公司的权利,并无不当。无论你是否同意,你都得接受调整,否则,公司有权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而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根据《劳动法》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Ⅷ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范围

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指劳动法效力,即劳动法适用于哪些人。

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劳动关系也是都由国家直接调整,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工人,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其就业、工资、福利和退休待遇等等,基本上都由国家包起来,企业没有劳动用工自主权,劳动关系直接表现为工人与国家的关系。因此,当时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统一的。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我国的劳动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企业进行了以推行劳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制度改革,在国家机关进行了以实行公务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制度改革。国家对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逐步从过去的直接调整改为间接调整,对公务员劳动关系则仍然实行直接调整。这样,我国的劳动关系实际上已经形成有明显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公务员劳动关系,一类是合同劳动关系。

立法过程中,对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存在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劳动法适用于我国的各种劳动关系,既适用于企业工人,又适用于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但是从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上看,除宪法已经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外,基本上没有能够适用于公务员的方案,必然会给执法带来混乱。而且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法》也列入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因此,将公务员列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不妥的。有的认为劳动法适用于企业工人、国家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和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不适用于公务员。但是,这一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服务对象基本上是面向社会的纯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基础理论研究科研所等;第二类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如出版社、杂志社、应用科研所等;第三类是直属于某一国家机关,并直接为国家机关的决策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如直属于某一国家机关的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第四类是国家机关在机构改革中原有机构改为的事业单位,但还继续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单位,如一些行业总会等。因此,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都由劳动法调整,学校医院、科研所等一律实行合同制,显然是不行的。二是社会团体(包括各政党)

的劳动关系,从长远看,应当同企业一样实行合同制,适用劳动法,但目前我国的各政党和工、青、妇等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参照公务员执行的,所以,现在就将所有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都纳入劳动法调整的时机显然还不成熟。因此,这一方案也是不合适的。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的规定,劳动法调整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其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劳动者以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劳动者,不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而是通过其他形式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就不由劳动法调整,而由其他法律(如公务员法)调整。

Ⅸ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一、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对劳动关系应理解为:人们劳动过程中,不仅与自然发生关系,而同时也发生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非常广泛,并不是所有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均有劳动法调整,有些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由其他法调整,如民法中的承揽关系等等。由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和劳动有着直接关系,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和实质。二.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有何特点因此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主要特征表现如下: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要的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工作条件;经营者为获得经济利益,将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经济利益。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这种双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

Ⅹ 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专(以下称用人单位),属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热点内容
池子中信银行法院 发布:2025-10-13 19:12:53 浏览:321
法律援助业务系统 发布:2025-10-13 19:12:02 浏览:161
签法院文书 发布:2025-10-13 19:06:27 浏览:107
南京法律援助电话多少 发布:2025-10-13 19:06:17 浏览:515
刑律师 发布:2025-10-13 18:56:30 浏览:72
法规的约束力的例子 发布:2025-10-13 18:45:46 浏览:125
税法行政法不协调 发布:2025-10-13 18:44:48 浏览:282
个体工商户实际经营者责任法律 发布:2025-10-13 18:22:07 浏览:588
生命医学立法 发布:2025-10-13 18:18:57 浏览:478
政府规章审查 发布:2025-10-13 18:16:06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