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简章
① 最新劳动法目录
② 合同法章程
当公司章程与公司法不一样的时候在不违背劳动法的规定的情况下回,就按章公司章程答办事,但是当公司章程中有违背合同法的,那就应该按照合同法规定去做。
以上内容是我 在大律师网 的提问栏目那边看到的律师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③ 国家劳动法规定生育休假多少天
根据我国法律应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
我国《劳动法》规定: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此做了进一步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3)劳动法简章扩展阅读
产假工资发放标准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 30~60天(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生育假) 15天(难产)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第四,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的计划生育条例已经取消了晚育假,并延长了产假,各省产假增加的天数30-60天不等,具体产假的天数大家咨询当地计生部门或者查询地区计划生育条例。
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④ 劳动法第39条二是什么意思
首先,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是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回,其次,劳动者的行为客答观存在,并且是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何为“严重”,一般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最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是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的,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⑤ 劳动法的目录
第一编 总 论
第1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劳动法的渊源
第四节 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分
第五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劳动法的内容
第七节 劳动法的作用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第九节 《劳动法》的实施范围
第2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与现代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节 19世纪劳动法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前半期的劳动法
第四节 20世纪后半期的劳动法
第3章 国际劳动立法概述
第一节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
第三节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与我国的关系
第4章 我国劳动法简史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我国的劳动立法运动和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劳动立法
第五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以前的劳动立法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以来的劳动立法
第5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律事实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6章 工会法与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
第一节 工会法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工会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工会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第四节 工会的性质和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第五节 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
第二编 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
第7章 就业促进
第一节 就业促进立法
第二节 劳动就业概述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就业服务体系
第8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与续订
第七节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9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第二节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第三节 集体谈判(或集体协商)概述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生效、期限和内容
第五节 集体合同的效力
第六节 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七节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第10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作时间概述
第二节 工作时间的种类
第三节 休息时间
第四节 限制加班加点制度
第11章 工资
第一节 工资立法概述
第二节 工资的宏观调控
第三节 基本工资制度
第四节 最低工资制度
第五节 工资形式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第七节 工资的法律保障
第12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卫生规程
第四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13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一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概述
第二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第14章 职业培训
第一节 职业培训概述
第二节 职业培训的分类与形式
第三节 职业技能鉴定
第15章 社会保险与福利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概念与作用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的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第五节 社会保险的种类
第六节 社会保险费用的筹集与发放
第七节 职工福利
第16章 劳动纪律和奖惩制度
第一节 劳动纪律概述
第二节 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
第三节 奖惩制度
第三编 劳动监督检查和劳动司法
第17章 劳动监督检查
第一节 劳动监督检查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劳动监督检查机构和职责
第三节 工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第四节 其他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18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基本原则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调解
第四节 劳动争议的仲裁
第五节 劳动争议的审理
第19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违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责任及其相关责任
第三节 违反劳动基准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违反劳动行政管理规范的法律责任
参考书目
⑥ 劳动法是否遵循公司章程规定
。。。。反了。
是公司章程规定必须符合劳动法一起其他有行政部门公布的有效的法律法规。
对于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章程条款,自动视为无效条款。不具约束力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