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列
1. 新发布的劳动法条列是否能用在2008年5月的劳动纠纷
个人看法 :应该是希望很小。首先你和公司的合同到期解除是符合法律规定的。5月9日的以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也是合法的。而你根据的合同法实施条例(9月19日),是在你的合同解除后颁布的,我国法律一般不具备溯及力,对它颁布前的事实没有效力,因此,你很难得到赔偿。况且你前期的2次仲裁也败诉,法院判决劳动纠纷一般会参考仲裁委的意见,所以。。。。。。。。。。。。
2.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 列举五个与劳动法有关的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4. 1、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家庭聘用的钟点工适用《劳动法》 B.个体
1.D,/ABC都说反了
2C, / 职业中介机构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
3A / 排除法,BCD原文应该都有
5. 根据《劳动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有下列用人单位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或用人单位用威胁手段强迫劳动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在试用期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前提为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5)劳动法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6. 下列哪些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
B、D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可以确定A是不符合的。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可内以确定B是符合的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可以确定C是不符合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确定D是符合的。
劳动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7. 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回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答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不但与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同,而且与民事雇用合同也存在重要差别
8. 新劳动法里关于带薪年假的条列,要详细点说清楚是劳动法里第几条第几章,
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专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属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9. 详细列举我国劳动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由于《劳动法》的内容很广泛,今天时间很短,要全面介绍比较困难,所以只能讲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从立法宗旨上看,《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实施劳动管理相统一的法律。 但是,《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根本立法目的。《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
重磅推荐:网络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
1/30
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把《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清楚地表述出来了,划清了《劳动法》与其他基
本法律的界限。
既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我国劳动法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劳动法》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劳动者?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这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享有充分的民主管理的权利。劳动者的权益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权益的集中体现,没有劳动者的权益,也就没有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权益。因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国家最根本的任务。
用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就必须在法律上赋予劳动者一定的权利。对此,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义务以及劳动关系和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我国的《劳动法》,始终坚持依照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把《宪法》确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明晰化、具体化,坚持和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特别是总则第三条,在《宪法》基础上,又进一步规定了劳动者的八项权利和四项义务,即“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
2/30
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这就使《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更加具体化。这样的规定在我国尚属首次。《劳动法》除了在第三条中集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之外,同时还通过其他各条从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职责方面,确立了保障劳动权利充分实现的原则。可以说,《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这一主要的立法目的,贯穿于整部法律之中。从整个《劳动法》法律规范内容体系来看,几乎劳动者的每一项权利,都有一项具体的劳动法律制度保证其实现。
(一)劳动权。
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核心。劳动者只有通过劳动就业,获得一定的工作,才能实现劳动的权利。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具体包括:
(1)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法》在总则第三条中作了基本规定,又在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二条中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十三条规定:“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凡适合妇女从事的劳动岗位,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
3/30
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取标准。”
(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平等 就业权利的体现。《劳动法》总则第三条作了规定,又在第 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一章中,通过第十七条的规定,明 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从而体现了通过相互选择建立劳动关系的精神;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提供条件;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拥有辞职权,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使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得到保障。
(3)特殊就业保障的权利。第十四条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民、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劳动法》在坚持劳动就业权利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对特殊群体的劳动者就业实行就业保障政策。
(4)保持职业稳定的权利。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旨在避免用人单位用完职工“黄金年龄段”即行辞退的不合理用人行为,有利于保护老职工职业稳定。
(5)不被任意和非法解雇的权利。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在
4/30
医疗期内时,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0. 急求。。。。(根据劳动法),,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 )
c根据《来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源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的规定可知C项是正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