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学生劳动法

学生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0-12-26 11:27:36

A. 学生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

就像民法中雇佣关系(如:保姆等)不受劳动法保护一样,学生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法理上称为主体不适格。

参考资料:《实习期间的权益如何保障》
http://www.fyee.net/info/62970-1.htm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极其关注大学生的实习环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在积极拓宽大学生实习渠道,许多公司、企业等单位成为部分高校的定点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为了积累经验,增加求职砝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自己也在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

实习期间不成立劳动关系

不可否认,实习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阶梯,如果实习好了,自然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拓展就业机会,可一旦事与愿违,在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该如何寻求保护呢?

“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明显特点是用人单位与实习人员之间不成立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业博士范围指出,“因为实习大学生与学校依然有教学关系,还处于没有毕业的状态,大学生的档案等个人履历文件也放在学校,单位根本无法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而且这种实习本身的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实践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专业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学。”

范围指出,通常所说的实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并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实习。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总结提炼,实习基本分两种情况。一是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如《专利代理条例》中规定,初次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实习满一年后,专利代理机构方可发给《专利代理人工作证》。在这种实习中,实习人员必须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目的在于增强从事这些专业工作的熟练度,以便将来能够较为独立地从事这样的职业。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律师、医师,等等。

另外一种是实习人员出于学习需要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如上面所说的大学生的毕业实习。

实习期间不受劳动法保护

对于第二种情形的实习,法律上区别是否是实习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身份。范围分析说,一般情况下在校学生在学校安排下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单位进行实习,因在此时全日制学生还是学生身份而不受劳动法调整和保护。由于学生不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一旦学生在毕业后,继续留在实习单位的,两者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毕业之后以失业或待业人员身份到其他用人单位的,因其已具备劳动者的身份,视为就业,则产生试用期、学徒期等概念。无论是在试用期还是学徒期,学徒期和试用期都应当成为劳动合同期的一部分。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如在此期间不幸患病的,还享有法定的医疗期。

保障合法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实习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不成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呢?一旦发生侵权案件,维权又以何为法律依据呢?

范围指出,现阶段,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有关规定中对校外兼职和实习环节的约束太少,缺乏可操作性。实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务和人身伤害纠纷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在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下,学生本人并不具备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实习权益保障协议的主动权。据相关调查,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实习生签订保障协议的主动意识。一些学生自己通过关系找实习单位,双方连基本的协议都没有,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

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进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此外,高校作为管理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实习规范性文件,并尽可能和实习单位达成一致。大学生在自选实习单位时还应该注意,要慎重选择实习单位,事先了解该单位的经营合法性和行业信誉;在对实习单位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最好在实习前与之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拒绝实习单位收取抵押金或扣留身份证件的无理要求,等等。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多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一旦权益受损发生争议,才能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或证人。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必要时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实习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制订详细的就业市场准入规则,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方式,督促部分单位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在该方面的调控与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B. 学生受劳动法的保护吗

学生受《劳动法》的保护。
未成年学生依法受保护:
1、《劳动法》第58条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版未成年工实行特权殊劳动保护。
2、《劳动法》第64条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3、《劳动法》第65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劳动法》第94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于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成年学生依法受《劳动法》保护。
顺祝好运!

C. 劳动法对单位招未满18岁学生工有何条款

招未满18周岁的学生工是被法律允许的,只是不能放在危险、高强度、有毒的岗位
具体可以参考《劳动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

D. 工作 劳动法 我是一个学生

不符合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解释】无论一年以内没有签订,还是一年以上没有签订,都要支付2倍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E. 劳动法有关于假期工的规定吗

劳动法没有关于学生假期打工的规定,因为未毕业的学生勤工俭学不属于内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容调整。但劳动合同法中对非全日制用工是有明确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F. 劳动法对在校生实习规定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1.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6)学生劳动法扩展阅读: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2条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不以就业为目的的勤工俭学,培训型实习,可以不视为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但是对于在校生已经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且在用人单位为今后在该单位就业进行考察了解的就业型实习。

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双方的关系受劳动法的调整,劳动者的工资不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以及转正后工资的80%。

实习生或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或三方协议,或者虽什么都没签但是接受实习单位管理领取了单位发放的劳动报酬。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如果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具有实质劳动关系,则属《劳动法》调整范围。另外,实践中如何界定实习生与用人单位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的确是个难题,而法律也很难再详细规定,因此,不再过分区别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而对实习生的权益作特殊规定很有必要。

G. 学生兼职是否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

学生兼职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受《劳动法》保护。(但年龄内也要符合劳动容法的规定,即满16周岁)
依据:《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H. 新劳动法怎样规定员工试用期(学生实习期)

最新劳动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最新劳动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最新劳动法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8)学生劳动法扩展阅读:

最新劳动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最新劳动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网络

I. 劳动法!保护我们学生的利益!

学生不抄适用《劳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学生与学校不是劳动关系,学生也不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学生不适用《劳动法》。

热点内容
损害赔偿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10-13 11:59:08 浏览:190
2014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发布:2025-10-13 11:57:36 浏览:405
宝山法院案号 发布:2025-10-13 11:57:29 浏览:18
海商法与三公约之比较 发布:2025-10-13 11:57:29 浏览:71
民法典通过日 发布:2025-10-13 11:56:00 浏览:752
企业关于道德文明演讲 发布:2025-10-13 11:55:13 浏览:77
事后审查行政法规的机构 发布:2025-10-13 11:41:34 浏览:719
法律责任概念的双元价值构造 发布:2025-10-13 11:41:33 浏览:452
2014年婚姻法离婚 发布:2025-10-13 11:21:29 浏览:503
依法治国与宪政的区别 发布:2025-10-13 11:20:06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