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之道
Ⅰ 一道劳动法的案例题
公司需要向小王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单位应当按照小王从2008.1.1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起到2013.6.14满5年不满5.5年的工龄支付其5.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小王经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再上班,视为同意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按照小王满6.5年不满7年的工龄支付其7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
单位属于单方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小王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不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的,单位应当按照小王满6.5年不满7年的工龄支付其7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即14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第四十七条规定。
Ⅱ 关于《劳动合同法》一道案例题
1、两份劳动合同有效。其中关于合同内不得结婚生育的约定违法,是无版效的。
2、由于《劳动合同权法》施行后已连续签订过二次劳动合同,符合第十四条规定的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合同到期后,金某有权要求与A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如果金某在入职时提供了虚假学历,则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况,公司有权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并不予支付经济补偿。
Ⅲ 一道关于劳动法的题目。请高手指点!谢谢谢谢
1、没有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如果乙明知李某与甲公司合同任然有效,乙公司与李某签订的合同效力就存在瑕疵,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3个月工资+半个月工资*2=4个月工资,劳动合同法38条,47条,87条
4、《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Ⅳ 急求。。。。(根据劳动法),,做下面5道(多选题)
1、ABCD
2、D
3、A
4、ABCD
5、ABCD
Ⅳ 急求。。。。(根据劳动法),,做下面5道(多选题)请给出正确答案
6. A D
7. B C
8. A C D
9. A C
10. A C
说明一下
第7题 答案A 是属于童工,也就是不满十六周岁的范围内。未成年工的定义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靠自己劳动所得维持生活的劳动者。
最后一题的答案中B也是属于劳动者应赔偿项目之一,但是应该违反培训协议所约定的服务期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培训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的主题文件之一,所以这个答案我没敢选择,因为不是很肯定。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Ⅵ 这道劳动法的单选题目应该选第几个啊
选D
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比利时
Ⅶ 一道劳动法里的题
1)2万X[(5年-2年)/5年]=1.2万。工资无需退还,工资与违约金无关,是因为出勤工作回(包括受训)而答获得工资。
2)能。劳动合同法有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Ⅷ 一道司考真题 关于劳动法的
本抄题答案ABCD
解袭析:
《劳动法》第70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故A正确;
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故B正确;
第73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故C正确;
第74条第1款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故D正确。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BCD.
Ⅸ 请教一道自考劳动法的案例分析题
(复1)、陈某索赔应以施某、制甲公司为被告。施某为该雇主,对雇员在雇佣活动中的人身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甲公司把装修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施某,对陈某的人身损害担连带赔偿 责任。
(2)、施某与甲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施某与甲公司不存在身份上的隶属关系,双方依据约定的装修协议履行相关权利和义务,双方之间为加工承揽合同关系。
(3)、陈某与施某为劳务雇佣合同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其要求损害赔偿无需申请劳动仲裁。
(4)、假设陈某接受劳务派遣公司指派为甲公司从事装修工作,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陈某与派遣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陈某的劳动合同期限最短为二年。陈某在无工作期间,工资待遇为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劳务派遣单位按月支付。
Ⅹ 专家解读《劳动法》 劳工有何自保之道
《华闻大直播》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19:00--19:45周六至周日19:00--19:15
回放:周二至周六08:00--08:45周日至下周一08:00--08:15
主持人:深圳107国道10月30日大塞车了一个多小时,原来是一些讨薪工人,因为公司拖欠工资而把路堵了起来,最后在当地劳动局的协调之下,当事公司答应立刻发还工资。
解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283.81亿元,占同期工资历史拖欠总额660.98亿元的43%。可就在2007年10月30号,华阳应乌有限公司的多名工人,因为不满公司屡次拖欠工资,将深圳107国道西侧封堵,造成交通拥堵达1小时之久。深圳宝安区劳动局现场办公,在向当事双方了解情况并核实后,表示要严肃追查,并立刻帮工人解决薪资纠纷,随即责令华阳公司当天下午就发放工资,公司承诺在三天内发完,还保证以后每月10到15号发放上月工资。可仍有工人质疑,为什么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每月7号发放。欠工人的钱还了,路不堵了,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为何屡屡发生,总是得不到根治?劳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主持人:好,企业拖欠劳工工资的事是屡屡发生,为什么,在北京现场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常教授来为我们分析。常教授您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 常凯:您好。
主持人:您怎么看这起问题,其实这应该不是一个个案,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看来劳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会不会被外人所知道而已,那么到底在目前这个《劳动法》的保障之下,为什么这样的事还是屡屡发生呢?
常凯:那么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的话,在中国应该说它是目前劳动法律和劳工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坚决的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拖欠工资在中国说来已经成为一个叫做久治不愈的这样一个痼疾。之所以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呢,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涉及到立法方面的完善,也涉及到执法方面的如何能更加坚决,而且还涉及到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它的责任义务的更加明确。
主持人:其实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曾经在香港发生过,那么香港最近期发生的一个劳资纠纷,是由加贴工人上街,要求加工资这样的一个事件,到底在两地诸如此类的事件有没有可比性,有没有可接见性?
常凯:我觉得香港在处理劳资关系,特别是处理欠薪方面许多方面可以值得内地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加以借鉴。比如为什么中国这个拖欠工资这个问题率屡禁不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在立法方面,对于拖欠工资的雇主处罚力度方面过轻。比如刚才我们报道的这个事件,他拖欠工资,只要劳动行政部门介入,他不是还不起,他是有钱不给,不给工人发工资,但直到他发了钱以后他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所以他这里面基本上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那么老板的话,为了更多的利用拖欠工资这样的资金进行周转或者盈利的话,所以在这方面就无视工人的权益,经常发生这件事情。
怎样对企业主作出束缚
主持人:那么像刚才所说的这种情况,没有办法进一步对企业主作出约束吗?
常凯:不是,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法律在这方面关于拖欠工资的这种责任特别是法律责任规定的话过于轻,我们可以比照一下,比如在香港的话,他也有拖欠工资的情况,但总的是个别的,他没有像中国这样大面积的,高数额的,长时期的作为一种久治不愈的痼疾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这个香港今年在它的雇佣条例里面,专门对于拖欠工资这种处罚力度的话又加重了许多,因为香港的《雇佣条例》。那么我把《雇佣条例》新的规定内容读一下,大家恐怕会有所启发。他说,《雇佣条例》规定,由2006年3月3日起,雇主违反《雇佣条例》的规定,不依使支付工资及雇佣和约,完成及终止到期支付的款项,最高罚则以提高至罚款35万港币。并且后面还有,及监禁三年。这种处罚力度应该说是非常严重的。
主持人:对,也就是说法律力度要对企业主构成压力,企业主才会有所畏惧,这样的事情才能够避免发生。那么其实也有很多观众对这件事情做出了一些观点,做出一些看法,我们来看看有一位深圳的观众他就说,可怜的工人们还是讨薪无门啊。而一位上海的观众则是说,要狠罚那些老板一笔,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拖,就是像刚刚教授所说的,应该加重罚则。至于在北京的观众则说,堵路行为是不理性的,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工会等相关组织应该考虑发挥作用。好,最后这个北京观众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工会到底在国内的企业有没有作用,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劳工选择去封路这样的方式表达诉求,您认为劳工还有别的方法能够好好表达自己的诉讼,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吗?
常凯:我觉得这些观众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话,应该还是比较深刻的。我们不希望呢,被欠薪的工人通过堵路这样一种方式来讨薪。而应该把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加重就是不法雇主他的罚则,加强他的法律责任的追究以外,同时我们要更加疏通完善中国劳资争议处理,和出现这种欠薪问题处理的这种规范性的渠道。其中有两点我觉得特别要注意加强的。第一点要加强政府劳动监察部门的作用。对出现这种欠薪的问题,应该说它绝不是出现堵路以后才发现的。在这之前的话呢,有些员工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也反映过,但是目前我们这个劳动监察从力量方面,从作用方面,显然的话还是需要继续再加强的。另一方面就像刚才有的观众所提出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发挥工会的作用。我们可以问一下,就是在工人欠薪这个问题上一直发展到堵路,我们工会了解不了解这个情况,介入没介入进去,是不是对工人进行了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而且在出现这个问题以后,是不是作为工人代表向雇主或者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涉或者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工会真能充分发挥作用,我想他也不会出现通过堵路来讨薪的这样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