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各种劳动法

各种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0-12-27 11:04:44

⑴ 比较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各种观点

结合中国实际,谈谈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一、劳动政策的制定:
1、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基础,加大立法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2、以政府为主导,从目前注重于个人劳动关系的调整,逐步过渡到以劳资双方为主体的集体劳动关系的构建与调整。
二、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1、职业培训(政府组织,政府主导);、
2、就业服务:
(1)就业信息指导;(2)劳动力市场价格指导;(3)失业预警监测;(4)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3、失业救济:
(1)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缺席;
(2)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劳动条件的维持和提高:
劳动条件的形成依靠内部机制和外部规范。内部机制包括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集体协调、职工参与等制度,外部规范包括劳动法和劳动政策。而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外部规范促进内部机制的完善。
1、确立劳动条件标准(强制性、指导性);
2、培育并健全劳动条件形成机制(劳动合同制、集体协商)
3、对劳动条件的形成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
四、协调劳动关系:
1、劳动监察:
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用工单位与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劳动争议的处理;
3、三方协商机制:政府具有谈判者、协商者、立法者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并不直接代表或融入劳动关系的一方,而是居于劳资双方之上,以居中仲裁者的角色,代表社会公正和社会利益。但这种裁决并不要求政府在劳资双方之间完全的“不偏不倚”,而是以保护劳动者为宗旨的劳动法为依据,以追求法律上的“实质平等”为基本原则。

⑵ 请问劳动法中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包不包括各种保险

易法通解复答:
《最低制工资规定》第六条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测算方法见附件。
因此,最低工资标准包括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⑶ 公司用各种手段,逼老员工自己离职,劳动法怎么解决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利益,但需要锁定相关证据,以证明公司采取威胁、暴力、侮辱等手段逼员工自动离职,收集证据是非常专业的行为,建议当面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⑷ 了解一下关于劳动法中的各种补偿金与工龄

楼主好,简要回答如下:1、这样的经济补偿金得分段计算。即2008年1月1日前的回参照之前的法律法规答政策,《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2008.01.01起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标准来计算经济补偿金。因为新法不能既往,就是说新出来的劳动合同法不能去管没有实施之前的事情。2、具体算法:(1)自用工之日起——2008.01.01期间的经济补偿金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进行计算经济补偿金。至于这个时间区间是否应该计算经济补偿金,就看是否符合《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要求。(2)2008.01.01——至今,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要求进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3、前后两段加起来就是最终的经济补偿金。4、祝你好运。

⑸ 劳动法规定企业支付员工的各种费用有哪些

一般就是基本工资加上各类补贴。
各类补贴有加班工资、考勤奖等专。
注意的是,基本属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加班,工资单上必须体现加班工资这一项,其他补贴都属于福利性的,没有也不会违法劳动法。如果企业是特殊行业的话,必须有特殊行业补贴,比如高温补贴等。

⑹ 劳动法里的工资是指基本工资吗还是指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等等的工资现在急求!公司裁人。

你好。劳动法中的工资,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和津贴在内。

⑺ 劳动法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⑻ 职工请假期间,用人单位拒绝给其缴纳各种保险是否符合劳动法

这个不合法的,在劳动者在职期间,用人单位就应该给其购买保险的。不过有些地方对超长假期的职工,好像可以暂停保险的。

⑼ 劳动法对各种假期的规定

你可以看一下刚刚通过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版年休假5天;已满权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热点内容
浙江在职法律硕士报销 发布:2025-10-12 20:50:38 浏览:119
长安区法院院长 发布:2025-10-12 20:38:05 浏览:625
李桂英律师 发布:2025-10-12 20:38:05 浏览:190
2018华侨大学法律硕士最低分 发布:2025-10-12 20:37:55 浏览:139
汾阳法院起诉 发布:2025-10-12 20:36:11 浏览:512
两部党内法规 发布:2025-10-12 20:34:35 浏览:631
合同法中规定预付款 发布:2025-10-12 20:23:19 浏览:426
三小条例6 发布:2025-10-12 20:23:17 浏览:681
内幕交易行政法规 发布:2025-10-12 20:00:34 浏览:343
传统道德批评 发布:2025-10-12 20:00:33 浏览: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