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笔记
㈠ 刑事诉讼法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个来特征是刑事诉讼是公自检法机关的一种专门活动;
第二特征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人参加下进行的一种活动,也就是一定要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
第三个特征是刑事诉讼是专门用来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换句话说,刑事诉讼是用来同犯罪作斗争的;
第四个特征是刑事诉讼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的活动,也就是要强调它的合法性、依法性。
(1)刑事诉讼法笔记扩展阅读:
目的:
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4、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㈡ 急需刑事诉讼法陈伟东第四版的PDF格式,txt格式或者读书笔记
书名=刑事诉讼法 第3版
作者=陈卫东著
页码=406
ISBN=978-7-300-16094-8
出版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2.07
附件已经上传
㈢ 有社区矫正人员学习笔记吗
有。抄
㈣ 谁有《法理学》葛洪义第三版的,《宪法》许崇德第四版,《刑事诉讼法》樊崇义2002年版的笔记,急用。谢谢
刑警学院?
㈤ 哪里可以下到刑事诉讼法,刑法的资料,如笔记什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205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xingfa/200311/2003111021324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xingfa/200407/2004070614582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xingfa/200407/20040706145926.htm
㈥ 上帝怎样审判读书笔记
上帝怎样审判读书笔记
龙宗智老师的这部关于诉讼法(准确来说是刑事诉讼法)的随笔集的题目还是蛮有吸引力的。虽然名为“上帝怎样审判”,但在我看来,龙老师不过是从思想、制度、程序等各个层面论述有关刑事诉讼审判有关的问题,其目的无外乎: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审判公正。
龙老师的核心理念,或者说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即他的“相对合理主义”。他一直戏称多年来自己是一个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来回跳跃的人,就当前的司法改革的一些问题,我认为相对合理主义还是值得认同的。所谓相对合理主义,即有条件的合理主义,其中的条件是指必须遵从一些获得共识的具有公理性和普世性的规则,而合理则是相对于适合本土来说。因为毕竟“历史只为那些能够运行的车辆颁发通行证”。这一理论相对于“拿来主义”和“本土资源论”来说是比较中庸的,甚至某些地方就是一些妥协,以致于遭人诟病,但这就是现实,你不能因为一个理论表达了一种规律而责备它造成了一种沮丧。
从书中列举的很多实例来看,我国的诉讼审判制度还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即刑事沉默权的问题,中国没有一个警察在逮捕罪犯的时候会对他说:你现在有权保持沉默并要求请一名辩护律师。也不会有任何一名罪犯在被抓捕时会理直气壮的说出:请我的辩护律师来。还有司法审判的独立性问题,发生在明治时期的“大津事件”,司法官员面对来自内阁的压力来维护司法独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事情在我国也不一定能发生。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毕竟对于法治社会来说,中国是后来者。况且,先进的并不代表完美无缺,近几年来,西方欧美法系国家已经为自己的“沉默权”付出了代价,开始采取各种方式对这一权利进行限制。当前,我国的审判制度也逐渐由法官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不过,这一转变要走的路还很长。
实现公正审判,有很多的关系和问题需要解决。从宏观来说,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整个的诉讼文化都对审判的公正有着重要影响;而从微观来说,参与到诉讼中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体:警、检、司三者的关系,检察官的独立性,法官的个人素质,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律师地位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让诉讼审判在“阳光司法”与“公民舆论暴力”、“司法独立”等问题间进退维谷。实现公正审判,不仅是结果的公正,更重要的是审判程序的公正,而这其中的程序公正也正是最难实现的。
没有了公正的审判,即使是耶稣也会被钉在十字架上。约翰·亚当曾言:没有任何人是与世隔绝自行存在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洲陆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走了一块土石,欧罗巴就少了一角,正如流失的一片岩甲,也正如失去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家。每个消逝的生命都是自我的损伤,因为我是与之相通的一部分。因此,莫问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公正的审判,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
㈦ 缓刑人员学习笔记8月写啥法
缓刑人员学习笔记是增强缓刑人员的法律意识的一种方法,没有强制要求哪个月必须学习哪种法律。
中国现行法律很多,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等。
㈧ 司法机关如何笔记鉴定
司法机关办案机关,不能直接笔记鉴定,司法机关办案应当委托司法鉴定机构版进行鉴定。
根据《全国权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部在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应当按照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笔迹鉴定是根据人的书写技能习惯特征、在书写的字迹与绘画中的反映,来鉴别书写人的专门技术。主要任务是通过笔迹的同一认定检验,证明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证明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为某嫌疑人的笔迹。
笔迹鉴定是同一认定鉴定,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判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但不同方法。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㈨ 《宪法》《刑法》《刑诉法》一般都考什么
刑事诉讼法一般比较重点的内容分为七大点:
第一个需要强调的考点就是刑事诉讼主体的问题,刑事诉讼的主体无非就是国家专门机关以及刑事诉讼的参与人。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刑事诉讼参与人里面,对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是一个怎样的具体规定。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大家会发现,如果我们想要准确界定刑事诉讼当中的主体,我们就要把《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了解清楚。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证人主体资格和地位问题。我们现在刑事诉讼当中证人出庭难,针对这个问题,如何保护证人的权利,证人在诉讼当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怎样对证人进行权利保障和法律规制等,关于证人的一些明确规定都成为我们考试的重点,下面是一些关于证人方面的例题,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证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就是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在附带民事诉讼当中,到底有哪些主体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赔偿主体到底有哪些。《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88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是:(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二)有明确的被告人;(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87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成年被告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如果其亲属自愿代为承担,应当准许。同时我们还要跟大家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在附带民事诉讼过程当中,哪些人是请求权人,对于请求权人,我们《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84条也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85条强调,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是我跟大家强调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如何确定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义务主体和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的请求权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当中的一些法律具体规定。第一个就是我们《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5条,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必要时,可以决定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财产。还有就是第96条的规定,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人民检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调解。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审判人员应当及时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同时,《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8条也进行了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应当按自行撤诉处理。这在考题中会有所涉及,要特别提示大家注意。还有就是《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
第四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就是关于法律援助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对于法律援助的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所以,我们对于法律援助的考察在去年的考题当中也有所体现。在这里,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比较重要的通知,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第5条有一个问题,“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支持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侦查阶段,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法律援助人员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依法安排法律援助人员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应当为法律援助人员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以及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提供便利条件;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听取有关法律援助人员的意见。人民检察院作出侦查终结、提起公诉、不起诉决定后或者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法律援助人员。”这条基本规定实际上成为我们法律援助当中律师权利或者法律援助人员权利保障的一个白皮书。
第五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就是死刑复核程序与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的死刑复核权收归了最高院,关于死刑复核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一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特别强调一下规定的第7条,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另外就是关于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审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了一个《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第14条、15条、16条和18条。第14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全面审理死刑上诉、抗诉案件。但在开庭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围绕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争议的问题和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点审查的问题进行。第15条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检察人员或者辩护人发现证据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可以建议延期审理。第1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写明人民检察院的意见、被告人的辩解和辩护人的意见,以及是否采纳的情况并说明理由。这实际上是强化了死刑案件二审审理过程中判决书的明细程度。第18条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活动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休庭后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这就是说,人民检察院对审判行使监督权,不能当庭监督,即使发现错误,也是在休庭后提出。
第六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就是关于司法鉴定的问题。司法鉴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司法部出台了一个新的关于司法鉴定方面的规则,
第七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就是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都特别关注。主要强调的是,检察院有一个《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其中第8条、第9条和第10条是我们经常考察的重点。第8条规定,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把是否已满十四、十六、十八周岁的临界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对难以判断犯罪嫌疑人实际年龄,影响案件认定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需要补充侦查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第9条规定,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注意是否有被胁迫情节,是否存在成年人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情况。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该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案件情况,制定详细的讯问提纲,采取适宜该未成年人的方式进行,讯问用语应当准确易懂。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告知其如实供述案件事实的法律规定和意义,核实其是否有自首、立功、检举揭发等表现,听取其有罪的供述或者无罪、罪轻的辩解。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法定代理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㈩ 刑诉应该怎么学呢,有必要做笔记吗.感觉刑
有一本《刑事诉讼法的案例与图表》,通读一遍。有个大概的印象和基础。然后把新刑诉通读一遍,注意改动的点,适当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