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判断题
1. 劳动法选择题1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 英国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2.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 工厂立法 )的形式出现的。
3.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D. 19世纪下半叶
)。
4.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国际劳工标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D.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 )。
6. 从( A. 工人运动 )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
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7.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
8.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
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A. 民法 )中独立出来的。
9. 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D. 社会保障法
)。
10. ( C. 劳动就业权)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
2. 关于劳动法考试题
第一 劳动合同中主要存在以下不合法之处:
1 合同不能只约定试用期,只约定试用期的自试用期之日起即应当认定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 适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低于合同约定的80%,所以本案中劳动者试用期的工资至少为8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 甲公司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即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而不是试用期满后。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二 因劳动者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就算是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在怀孕期间的妇女不得依据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没有说明不得依据第三十九条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三 如果合同正常到期,甲公司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四 假设甲公司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大于6个月不足一年,应当支付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五 甲公司要在王某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证明甲不符合录用条件!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第六 王某要与甲公司在试用期解除合同只需提前三天以口头形式告知甲公司即可解除。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 王某在孕期享有正常支付相应的待遇,安排适合孕妇的工作,不得安排重体力,高强度等不适宜孕妇的工作,用人单位除因劳动合同法39条外,其他情况下不得辞退怀孕的劳动者,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并协助劳动者办理生育保险相关事宜。
《劳动法》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 劳动法试题解析需要答案
劳动法明确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到期,用人方不愿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专同,应当支付赔偿属金。如果是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支付双倍赔偿金。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要求支付双倍赔偿金。赔偿金支付标准为一年工龄补偿一月工资,未满半年补偿半月工资,已满半年按照一月工资进行赔偿。
4. 劳动法知识判断题,加急!!拜托!
除了最后一个题目正确之外,其余全部错误。
劳动合同期限之内,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双方都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以同时与多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前提是最先单位无异议,后单位知晓。但是,除工伤保险各个单位都应缴纳之外,其余社会保险只能一个单位缴纳。
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不辞而别的,不仅不需要赔偿损失,而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结清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余情况,不辞而别,属于违法解除合同,需要向用人单位赔偿损失,但赔偿损失不属于违约金,指有证据证明的因为不辞而别造成的用人单位实际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支付了培训费,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超过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用;但用人单位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过错的,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情形,无需支付违约金。二是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密事项,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双方自愿约定放弃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属于违法无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满一个月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保险,员工不因本身过错影响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但醉酒和吸毒、自杀和自残、故意犯罪的除外。
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用人单位不是社会福利机构,无论劳动者患什么疾病,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除本人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至第六项规定的过错之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的,顺延至哺乳期满。
5. 劳动法练习题
1.工资等级制度,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一种是以劳动者自身条件(技术、业务专水平及体质属、智力等)为主来反映劳动质量差别,称为能力工资;第二种是以工作为主来反映劳动质量差别,称为工作工资;第三种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兼而有之的结构工资。
2.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6.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 1.我国劳动法适用于所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1、对;2、错;3、对;4、对;5、对、6、错。
7. 劳动法试题
这显然是超出了分数所能供给的范围。。。
还是自己看看书回答了吧。。。
我给个第五题:选一,上班途中算工伤。
8. 劳动法试题
1、法定节假日加班不得以调休办法处理:
【加班劳动 标准】《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专规定:有下列情形属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法定节假日遇公休日,公休日可以顺延或者调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