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量刑
你好,行政法上的处罚并不必然导致民法上的无效,但是如果行政处罚是因为如产版品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权则可能导致民法上的无效。民法上的无效是以下这几种情形:
1、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规定如何处理
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中某个法条的规定同时又触犯刑法的某个法条规定,从而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竞合。在实践中,一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如偷漏税、走私、破坏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等,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触犯有关行政法的规定。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竞合的实施处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处刑罚。即对一行政违法行为己构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机关给以刑事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就同一事实重复处罚。这实际上也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给予刑罚就足以达到惩处和预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再由行政机关予以有关行政处罚。如:对于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流氓活动,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都作了处罚规定。刑法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处理这类违法行为时,对于违法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应当由司法机关给予刑事处罚,行政机关原则上就不应再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了。这是因为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且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其制裁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行政处罚对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机关再对其适用拘留等行政处罚已没有必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适用刑罚后,便不得再适用行政处罚。
2.刑罚与行政处罚双重适用。即对行为人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罚处罚外,有关行政机关还应予以行政处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相应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另一方面,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刑法规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仅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在有些情况下不足以消除违法行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后果,也不足以彻底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适用刑罚的同时并处一定的行政处罚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罪,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也切实可行。如:对于偷税。抗税的违法行为,刑法只规定“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关税务法规的规定,对于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人,行政机关还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对违法者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还不足以挽回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因而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以解决刑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刑罚和行政处罚并处的问题,有些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如:刑法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 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更多的情况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是单处还是并处,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灵活掌握。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这一规定,对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给以刑事处罚,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当然这一行政处罚必须是为了解决刑事处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应当免除;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财产方面的处罚,如罚金,关于财产方面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就应当免除。
3. 犯罪被判刑为行政法最多要关多少天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4. 行政法中从轻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从轻是在法定抄的处罚程袭度根据具体的事实选择适用较轻的处罚;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适用500来说将就是从轻了。
减轻是低于法定的处罚程度范围处罚。即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减轻情节,那么适用400元就是减轻了。
5. 行政法的行政处罚里 集中处罚是怎么回事,请举例。。
应该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依法将两个或两回个以上答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原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
例如,以前的城市管理有多个部门,往往会出现重复执法,重复处罚的现象。现在由城管执法部门来负责,就会避免了城市管理多部门,重复执法,重复处罚的现象。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依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原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源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6. 民法规定的处罚种类分别是什么刑法规定的处罚种类分别是什么行政法规定的处罚种类分别是什么治安管
刑法的主刑有管抄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暂扣(吊销)许可证照、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民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7. 行政法习惯和惯例能成为法院判案的依据吗
司法中适用惯例,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惯例的法律属性。本质上,惯例是一种具有"社会规范意义版"的事实而非法律。权
惯例虽然可以成为法官据以作出司法裁判的法源,但是,惯例是一种间接法源而非直接法源。所以,惯例必须经过法官的认可才能够转换为"习惯法",成为案件的判决依据。法官适用惯例首先需要识别、认定和审查惯例。惯例的适用范围限于民商事法律领域,在适用中,惯例只能扮演补充国家制定法的角色。不过,在具体案件中,惯例适用的规则有所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确认的惯例适用规则,对法官适用惯例具有指导意义。
8. 行政法 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治安管理条例已经废除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属于行政法类。你的问题直接就归于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简言之,刑法所规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构成刑事犯罪后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公安立案,检察院公诉,法院判决,监狱等司法机关执行。
而行政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便于行政机关管理公民,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另一种是便于维护公民权利提供救济,如行政复议法等。行政主体是行政机关。你提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主要是解决那些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尚构不成犯罪的行为,通俗点就是小打小闹,这时候只需要由公安机关一家就可以做出处罚决定,而不需要移交司法机关。
9. 那些适用行政法 又用行政法处罚 那些适用民法 刑法
我觉得应来该是按照具体的案件源中出现的法律关系来判断,平等主体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纠纷`应当属于民法范围;一般主体和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纠纷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属于行政法范围;刑法,即是调整刑事法律关系。
对某一案件来说,也不一定就属于民法或者刑法或者行政法其中一个的范围。也可能同时涉及到多个法律关系,同时受一个或者几个法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