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关于时效的规定

劳动法中关于时效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0-12-28 02:49:43

⑴ 谁能告诉我劳动法对于调休时效性怎么规定的

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制定调休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劳动法律法规,对调休只作了原则性规定。一是全民法定节日(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共11天)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二是休息日(周六、周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对于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后如何调休,以及调息时间的时效,没有做出统一规定,由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总的原则,结合自己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做出规定。

一般来说,休息日加班的,会安排在本周或下周内调休。因为这样安排不会与“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规定发生冲突,也不用支付加班费。

对劳动者调休假的天数及时效,用人单位一般规定是能数个调休日,调休的时效,也规定在本年度使用。这样安排有利于生产经营和劳动者身体健康。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节录)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附2:《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节录)

第十条 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⑵ 劳动合同法中所有的有关时效的问题 ,发条是怎么规定的 ,如何理解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并非规定在《劳动合同法》中,是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的。。
时效的判定应当结合案情,如您对时效的理解有问题,可以站内信我或者追问。。

⑶ 劳动法规定的时效期过了

劳动保障监察追诉时效一般为2年,对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如劳专动者2年内不举报、投诉,属也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再查处。其2年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⑷ 关于劳动法规定公司企业追究员工责任的时限

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回
法律依据
中华人答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⑸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仲裁时效的问题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内,应当向劳动容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我认为应该可以,如果截止日期为2015年9月,期间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即权益受到侵害的时间到进行诉讼不超过两年,应该不算超过诉讼时效。如果认为超过诉讼时效,按照规定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没有签订也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具体可以找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⑹ 劳动法中对加班费的时效限制规定是多长时间

1.根据劳动部1995年3月2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的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执行。”《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突发性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可见,国家不提倡加班加点,但也不是完全禁止。
《劳动法》的确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而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在休息日休息是没有工资的,所以休息日加班工资应该在按月发放的正常工资之外另按日工资标准的200%支付。但是,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也就是说,单位按月发放的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的工资,所以,单位在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只须另外支付日工资标准的200%,加上包含在按月发放的正常工资中的法定节假日工资,就符合了《劳动法》规定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
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劳部发〔1995〕226号)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如果企业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按规定,企业除了应当补足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外,还要按不足部分的25%支付补偿金。
不过现在小企业基本上不管那么多了,关键在于加班的那句,“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大部分人都选择默认接受,就怕丢了饭碗。
2.关于不定时工作制:也不是随便可以制定的,前提劳动局审批企业的申请岗位和劳动者协商同意并给于补偿
3.可以先到劳动局的监察大队请求出面给于协调和帮助,不行的话写书面的仲裁书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仲

⑺ 劳动法中的诉讼时效是一年,这个时效是从哪一天开始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内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容。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⑻ 请问 劳动法规定 未签劳动合同过时效了 怎么解决

你的情况答复是:
1、工作时间超过1年双倍工资从工作满1年后开始计算,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回期满没有主张的,视为答放弃该权利,再主张双倍工资的法律不予支持;
2、你的情况因单位违法,侵害了你的合法权利,可以立即走人补一份书面辞职的原因,这样你可以3个月的工资经济补偿金,主张6个月的工资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3、对公司没有依法为你办理社会保险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公司补交。
以上答复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⑼ 劳动法诉讼时效是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专裁的时效期间为属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9)劳动法中关于时效的规定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目的: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及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范围: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⑽ 已超过新劳动法执行期限两年维权失效,有这规定吗

我认为有效期应该从你知道或应该知道有被侵权之日起计算。
社会保险是专国家法律规定的属强制性险种,《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里讲的是“必须”,而不是“可以”或“应该”,因此,单位2年不按时足额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违法的。
关于仲裁时效问题,《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确有:“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的规定。但社保问题不同于工资类其他的劳动争议,其产生争议之日可以是发现单位未投保之日,也可以自发现未投保后要求单位补缴之时,无论以这两个理由中的任一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都会被接受并采信的。
所以,仲裁请求应该是补缴2年社会保险。

热点内容
南大经济法等额复试 发布:2025-10-12 11:40:51 浏览:215
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废止 发布:2025-10-12 11:37:56 浏览:261
p2p被骗投资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2 11:36:15 浏览:702
行政职权具有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2 11:35:26 浏览:453
2017两会刑法 发布:2025-10-12 11:19:59 浏览:803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发布:2025-10-12 11:18:10 浏览:551
两高司法解释邪教 发布:2025-10-12 11:18:06 浏览:917
会计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12 11:03:39 浏览:289
合同法包括哪三大部分 发布:2025-10-12 10:59:31 浏览:496
澳门法官 发布:2025-10-12 10:44:29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