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信赖保护行政法

信赖保护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0-12-28 04:19:25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

1、保护行政相对人因正当信赖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对人在无内欺诈、胁迫等主容观过错,符合法定条件要求行政主体授予利益的,行政主体应依法授予;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达成合意,签订行政合同后,行政主体应全面履行,非法变更应赔偿,依法变更应补偿;行政主体作出行政指导应尽心尽职,对有过错的行政指导应负行政责任。
2、行政主体应依法行政,履行法定义务,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行为,应对其行为在合理限度内承担责任。在行政法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要严格依法办事,不得拒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可在法定限度内自由裁量,但应满足行政相对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皆应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体对行政机关而言,其所为行政行为应具有稳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诺,应信守之;对相对人而言,也应言而有信,不得反复无常或任意翻悔,否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❷ 行政法的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行政法规范中是如何体现的

行政给付权益对于受益人至关重要。尤其在行政救助中,救助或帮助是受益人生存保障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依靠,行政主体必须保障受益人所享有的权利或利益的稳定性。

其次行政给付和信赖保护均可以看作是一种利益的调整机制,只不过调整方法不同。行政给付通过积极的利益分配直接改变社会成员的利益占有状况,信赖保护原则则以利益可期性和稳定性的形成来确保公共负担平等。

行政指导实施完毕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现了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所期望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行政指导方因自身的信息或判断有误,无恶意地误导了被指导者,结果使被指导者遭受到重大损害。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应基于信赖保护原则,对相对人予以补偿。

(2)信赖保护行政法扩展阅读:

行政法注意事项:

行政审批可以是内部行为,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政行为的,即使事后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为相对人的过错(行贿或提供虚假资料信息)造成的,行政机关亦不得撤销或改变,除非不撤销这种违法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行为作出后,若事后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根据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但是行政机关在作出撤销,改变或废止的决定之前,应进行利益衡量。

❸ 信赖保护原则是什么

是指有权机关应保护行政相对人因信任行政主体的合法性、正当性、权威性而无过错参与其实施的授益性、合意性、指导性等行政行为所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

行政法信赖保护原则肇始于德国行政法院判例,后经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等的效仿、继受与发展,已成为大陆法系行政法之一般原则。依据该原则进行的制度设计在保障人权、维护法的安定性、实现实质的法治行政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拓展资料

信赖是否值得保护其判断基准主要是根据无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主要强调了行政相对人对于违法行政行为没有过错。倘若是由于行政相对人自己的过错,造成违法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明知或重大过失而不知行政行为违法则不能成立信赖保护。

这一原则得到了德国行政立法的肯定,《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第48条第二款列举规定了三种不适用信赖保护原则的具体情形:

(1)受益人以欺诈、胁迫或行贿取得一行政行为的。

(2)受益人以严重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陈述取得一行政行为的。

(3)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也有学者不是从信赖的正当性出发而是从信赖利益与公益比较的角度来鉴别信赖是否值得保护,并认为公益是成立信赖保护必须要考虑的要件之一。

❹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

比例原则主要是复指行政主制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基于该市是行为的必要性,权衡行政目的和相对人利益,且应当将对相对人的利益损害降到最小。

信赖保护,也成禁止反言,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做出,不得遭受任意的变更。
1行政行为一经做出,既具有“四力”。
2受益性行为非为相对人之过错,不得变更。
3做出的行政行为,基于法律或是公益,可变更之。
4变更所对善意相对人的损害要赔偿。

❺ 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

比例原则又叫适抄度原则,是说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减少行政相对人不必要损失的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说,行政相对人处于对行政机关的信赖,但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更改,即使处于社会公益必须更改,也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合理的补偿。

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合法行政原则
2.合理行政原则
3.程序正当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
5,诚实守信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❼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
http://www.nwupl.e.cn/xwfb/subSite1185/program1353/20036.htm

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政府遵守和履行承诺,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
http://lw.mumayi.com/htmldata/124/125/2005_11/article_37904_1.html

❽ 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与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之比较

行政法上抄的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处于法律上的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真实信息等。两者的共同点是①都要求忠诚、守信,不反复无常②满足和保护信赖利益是二者的集中体现③诚实信用是信赖保护的基础不同点:①法律性质不同,前者在公法领域,而后者为私法规范;②调整主体关系不同,前者当事人间地位不等,后者在平等主体间起作用

❾ 【行政法案例】求分析:运用信赖保护原则对本案作出分析。在线等,谢谢!

信赖保护原则就是行政相对人出于对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的信赖,专对其作出的行为予以信属任和维护,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不得随意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更改。
陈某1994年伪造证书,此后一直未被发现,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并取得学位。陈某取得的学位是有效的,也是出于对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中山大学的信赖才去工作的。1999年到2005年,陈某已经在工作,对于录用工作的这一行为,有关部门不能随意更改。换言之,就是不能去过分翻旧账。自己作出的决定,又不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就不应该随意更改。
按照真实情况,陈某确实是个大专没毕业的学生。但是他能够考上研究生,说明其水平不差,符合研究生的要求。贸然撤销其学位,明显不是好事。

热点内容
岗位竞聘法规 发布:2025-10-12 08:44:24 浏览:474
2020经济法基础题库及答案 发布:2025-10-12 08:36:30 浏览:475
华政民商法经济法 发布:2025-10-12 08:35:51 浏览:595
法学的命题 发布:2025-10-12 08:35:11 浏览:435
钱上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2 08:23:45 浏览:818
工会法律援助总结材料 发布:2025-10-12 08:06:53 浏览:579
经济法视频教程 发布:2025-10-12 08:03:09 浏览:457
刑事诉讼法解释139 发布:2025-10-12 07:53:53 浏览:682
行政法程序错误强拆违建 发布:2025-10-12 07:49:43 浏览:767
平潭司法局 发布:2025-10-12 07:33:20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