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专家
Ⅰ 有一个著名的刑事诉讼法学者是不是叫邱心洪
邱兴隆,著名刑法学家,“三湘刑辩第一人”,主张“全面废除死刑”。现版任湖南大学刑权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醒龙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曾先后在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等职。
Ⅱ 请问刑事诉讼法著名的教授有哪些
陈光中,刑诉泰斗
刘玫,汪海燕,洪道德都是一流的
这些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名师
Ⅲ 《刑事诉讼法》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刑事诉讼法》课程主讲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内书记,容兼任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新华通讯社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沈阳市政法委执法监督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讲《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律师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程序论》等课程。
Ⅳ 法院委托专家论证可以作为刑事证据吗
你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意见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因此法院委托专家论证是可以作为刑事证据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Ⅳ 中国刑事诉讼法专家有谁
陈锦华,bj
Ⅵ 在刑事辩护中,专家意见书能不能做为刑事证据采纳
(1)专家的分析意见“表达的是个人对案件某个事实的认识和判断,更符合鉴定专活动的本属质特征”。
(2)证人证言是证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直接或者间接了解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3)证人证言是证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的陈述,不能参杂自己的主观意见;而专家的分析意见是对案件事实的分析,是自己对案件的认识和判断,更符合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所以专家的分析意见属于“鉴定意见”。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七条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但没有法定司法鉴定机构,或者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可以进行检验的,可以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检验,检验报告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
对检验报告的审查与认定,参照适用本节(第四章第五节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的有关规定。
经人民法院通知,检验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检验报告不得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
Ⅶ 刑事诉讼法的泰斗级人物除了左卫民,龙宗智,还有谁。
呵呵,复龙宗智年纪不大也都列入制泰斗了啊,那么为何不考虑陈光中、徐静村两位教授呢?
徐静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诉讼法学家。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他提倡了许多新制度和新观点。可以去http://ke..com/view/395787.htm 网络看看。
陈光中教授,著名法学家,新中国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诉讼法学带头人。浙江永嘉县人,1930年4月出生,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主任。被法律界称为“刑事专家意见书鼻祖”。我们的书都是他编写的,多版重编,论资历和能力,堪称泰斗了吧?
Ⅷ 我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刑诉法学家
法学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门分类的,分为:理论法学、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专学属、刑法学、民商法院、诉讼法学、军事法学。刑诉法学属于诉讼法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所载,诉讼法学较为专业的学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陈光中 陈桂明 陈瑞华 陈卫东 程荣斌 崔 敏 樊崇义 顾培东 江 伟景汉朝 李 浩 刘家兴 龙宗智 沈达明 沈德咏 宋英辉 谭 兵 谭世贵 汤维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国枢 王敏远 王亚新 徐静村 严 端 杨荣馨 张卫平 周国均 左卫民 孙长永 李昌道...”等人。
Ⅸ 如何理解新刑诉法中的“专家辅助人”条款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92条首次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引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来。此举旨在强化对庭审中涉及的鉴定意见的实质性质证,进一步规范质证程序,提高对科学证据的质量要求。“专家辅助人”是学界的一种普遍称谓,而非法律上明确规定的概念。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也出现了“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请由专业人员出庭进行说明,法庭也可以通知专业人员出庭说明”的规定。在这两个司法解释中分别出现新概念“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和“专业人员”,在学界被称作“专家辅助人”。
“专家辅助人”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方面具有专门的知识或经验,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就诉讼中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审判者对案件事实进行准确认定的人员。新刑诉法第192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刑事诉讼中的这一“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作出相应调整。
新刑诉法对于“专家辅助人”的具体地位和作用,仅做出比较笼统的规定。为了深入理解法律规定中“专家辅助人”的地位与作用,不妨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就诉讼地位而言,“专家辅助人”是诉讼参与人的一种,但“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又不等同于鉴定人。在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律体系中,只有侦查机关和法院有权决定是否聘请鉴定人对案件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鉴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无权决定是否聘请鉴定人,只能申请补充鉴定或重复鉴定。但对于是否聘请 “专家辅助人”,可以由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自行决定并申请法庭通知其出庭。
其次,“专家辅助人”的诉讼作用,集中体现在出庭质证的过程中。它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维护聘请方当事人的法益,就对方提出的涉及鉴定意见或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或质询,作出说明或对质;二是协助聘请方对鉴定人或对方聘请的“专家辅助人”进行询问,并对案件涉及的鉴定意见加以质证。
两个方面皆是为对鉴定意见进行实质性质证,使鉴定意见在质证中得到检验,有利于审判者对案件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正确理解,从而对鉴定意见是否客观公正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确保诉讼程序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