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司法解释
① 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保护人中关于讯问未成年人时,监护人到场的问题,请问哪一个是
刑事诉讼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均有关于讯问未成年人时,监护人到场的问题。回另外刑诉法是一般法答,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特殊法,但是按现时的法律规定,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规定更加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② 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有何特殊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自己网络一下
③ 未成年人犯刑事案怎么处罚
1、从宽处理的原则;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3、教育、感化版和挽救的原则;4、分案处权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5、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旁听和记者采访。《刑事诉讼法》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④ 未成年人能不能出庭作证,有没有作证的权力
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儿童受教育等权利的保护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儿童证人作证问题,只有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作了粗略规定,主要有: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证人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7条规定:“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第146条规定:“询问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不得以诱导的方式提问;(三)不得威胁证人;(四)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61条规定:“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第16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询问中涉及证人隐私的,应当保守秘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0条规定:“询问未成年的证人、被害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第192条规定:“询问中,涉及证人、被害人的隐私,应当保守秘密。”
由上述可见,我国关于儿童证人的立法主要限于儿童证人的资格、被询问时允许代理人在场方面,其他方面的规定与普通证人并无区别,对儿童证人权利制度的立法在内容上显得极为匮乏,这说明,我国儿童证人制度的立法没有考虑到儿童这一特殊主体的需要。
⑤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多大
叙永县人民检察院很高兴为您解答
以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还是以被审判时的年龄来决定——
林涛 王进琪 胡蓉
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不公开审理的年龄依据是以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还是以被“审判时”的年龄?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认识意见分歧很大,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以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来决定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以被告人被“审判时”的年龄来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以被告人被“审判时”的年龄来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理由是:
首先、以被告人被“审判时”的年龄来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这是有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除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否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标准是“开庭审理时的年龄”(即“审判时”)外,还有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九条规定:“对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的少年被告人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少年被告人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必须公开审理的,应当经过法院院长或者审判庭庭长批准,并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此处依然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否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标准是“开庭审理时的年龄”。另外还有198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第四十二条也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标准是“开庭审理时的年龄”。
其次、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第一百一十一条改为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由此看出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二款“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没有作修改,直接照搬过来。所以198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第四十二条及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九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标准是‘开庭审理时的年龄’”的规定继续有效,而且这两个司法解释现在依然是有效的,所以应当以被告人被审理时的年龄来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综上,人们对《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不公开审理的年龄依据是以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还是以被告人被“审判时”的年龄?分歧意见很大,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对此作出司法解释时,将本条中“犯罪时”的概念更换成了“审判时”,而“犯罪时”与“审判时”的含义差异太大。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只能依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来办案,但是司法解释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解释才正确,不能随意作扩大解释。笔者建议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解释或者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对此予以明确。
希望我们热心的回答能帮助你!
⑥ 对未成年人进行讯问和审判时,刑事诉讼法有何规定
对未成年人进行讯问和审判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⑦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
法律援助机构的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二版条 公诉权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⑧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别规定说明了什么
对未成年犯罪者的“挽救、感化、教育”方针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将宪法版的“尊重和保障权人权”细化入有小宪法之称的刑诉法条款之中,使得我国的刑事法律政策更加人性化、制度化、从而符合联合国《保护青少年公约》等相关文件精神。
⑨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
答案是B。
理由其实一楼说得够明白了,如果你还没弄懂,我再说两句: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条件是:1、必须是未满十八周岁;2、必须是在开庭审理时。上述选项中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B(而且是法律具体规定),而A、C、D都不完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