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

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

发布时间: 2020-12-29 15:23:49

『壹』 不告不理原则属于民事诉讼的哪些原则

不告复不理应属于法院中立性的范制畴,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不能长臂管辖未经当事人提及到法院的案件,是对当事人诉权的尊重。而处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争点和证据的审理要以当事人提起为准,不能对未经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和事实进行审理。所以,不告不理是基于诉前程序;而处分原则是适用于诉中程序。
ps:我国民诉法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处分原则。但是,不告不理却是指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贰』 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指的是什么

是指民事纠纷的双方或多方其一不亲自或委托他人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第三方提起民事诉讼或由国家机关发现民事纠纷存在的,法院均不受理。

『叁』 什么叫民不告,官不究啊

民不告官不究指的是诉讼原则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有时候也作为一种暗讽,指有的执法者或执政者懒政不作为,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不告不理指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即刑事诉讼必须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自诉人进行自诉,民事诉讼必须有原告人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得受理;在审理中受原告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范围的约束,不审理诉讼请求范围以外的问题。

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原则,在审判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不消极地受起诉范围的限制,以便使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解决。

(3)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扩展阅读:

不告不理的历史发展

不告不理早在奴隶制罗马诉讼中就已出现,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见刑事诉讼法),每个公民(奴隶主和自由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

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诉讼的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的不告不理原则并加以发展。在刑事方面,提出了对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起诉,不得判刑。

在民事方面,须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要求时,才予受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国相继确认了这个原则。英国虽无系统的成文法,但在习惯法中,采用了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个人、团体和政权机关直接的、罪名肯定的并附有誓言的控诉书,法院不能进行审理。

法国1791年宪法第5章第9条规定:“在刑事方面,倘非根据陪审员所收到的控告,或根据立法议会在其有权提起控诉的情况下提出公诉令,任何公民均不得受到审判。”1808年和现行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要求法官对案件的审理必须根据检察机关的起诉。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条则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唯有当事人可以起诉。在诉讼因取得审判结果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而终止之前,当事人有停止诉讼的自由”(见处分原则)。日本1890年《刑事诉讼法》第 18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31条;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49、378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76条,都规定了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肆』 “不告不理”的原则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的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不告不理的原则。这是因为不告不理原则是一种民间说法,但是,不告不理也是诉讼原则中处分原则的一部分体现。民事诉讼中公民或法人不去起诉,则是对诉权的一种处分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处分方式予以尊重,所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以起诉作为审判的前提。刑事案件必须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自诉人进行自诉(见自诉案件),民事案件必须有原告人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能开始进行审判活动。

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原则,在审判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不消极地受起诉范围的限制,以便使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解决。

(4)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扩展阅读:

不告不理早在奴隶制罗马诉讼中就已出现,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

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诉讼的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的不告不理原则并加以发展。在刑事方面,提出了对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起诉,不得判刑。在民事方面,须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要求时,才予受理。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国相继确认了这个原则。英国虽无系统的成文法,但在习惯法中,采用了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个人、团体和政权机关直接的、罪名肯定的并附有誓言的控诉书,法院不能进行审理。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不告不理

『伍』 民事诉讼法的"不告不理"原则体现了司法的什么

因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处分个人权利的意愿,只要其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公共道德,不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应当予以尊重。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要遵循“不告不理”原则。

『陆』 刑事诉讼法中 不告不理原则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适用不告不理原则的案件是自诉案件,依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具体具体包括:

(1)侮辱、诽谤案;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虐待案;

(4)侵占案。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

(1)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案。通常这类案件被称为轻伤案。

(2)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3)刑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案。

(4)刑法第258条规定的重婚案。

(5)刑法第261条规定的遗弃案。

(6)刑法分则第3章第1节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7)刑法分则第3章第7节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

(8)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6)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扩展阅读:

1、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的案件即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也就是刑事自诉案件。

2、不告不理原则是法院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为法院审理民事纠纷的范围(诉讼内容与标的)由当事人确定,法院无权变更、撤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柒』 民事诉讼哪些条文体现了不告不理原则

民事和行政官司都是本着当事人未经起诉法院不得主动作为原则,即“不告不理”原则。
法院审理案件就是基于当事人提起的诉讼,当事人不主动到法院起诉立案,法院当然不会主动来审理案件,况且法院也不知道谁有官司需要处理。所以不告不理赔原则一想就清楚了。刑法里也有不告不理原则,遗弃罪,虐待罪,重婚罪,侵占罪,被害人不告,公检法是不管的“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包含两层含义,即程序上的“不告不理”和实体上的“不告不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对当事人的处分权利规定为:“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不告不理原则则是此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处分权利的权利赋予之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身的诉讼权利,不向法院起诉,也可以起诉后申请撤诉。因此可以说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启动:1、当事人起诉引起第一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条件为有合法的原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只有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才能提起诉讼,引起第一审程序,而第一审程序能否正常的进行还要看原告是否在此期间撤回起诉。2、当事人上诉引起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能否进行要以当事人是否提出上诉为前提,只有当事人提出上诉的,第二审法院才能进行审理。3、在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生效后,执行程序的发生也同样取决于权利主体是否提出执行申请。4、审判监督程序的发生同样也离不开当事人的申请,在这一个诉讼程序里,“不告不理”的原则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说,诉讼程序的启动由当事人决定。

『捌』 不告不理原则出自哪一法条

依《中华人民共复和国刑事制诉讼法》的规定,这几类犯罪,
只有被害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告诉的,刑法才予处理,
他们没有告诉或者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
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诉的,应当撤销案件。
但是,因侮辱、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利益,
或者因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或者虐待家庭成员造成重伤、死亡的,
不属告诉才处理的范围,应当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同时,因被害人人身受到限制、精神受到控制而不能告诉,致犯罪人逍遥法外,
为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被害人的近亲属、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告诉,
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另外,对于民事案件,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则。

热点内容
省级示范司法所 发布:2025-10-11 07:20:26 浏览:666
中山市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10-11 07:15:54 浏览:393
人民法院的产生 发布:2025-10-11 06:05:56 浏览:733
罗江司法局 发布:2025-10-11 06:00:42 浏览:300
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发布:2025-10-11 05:57:52 浏览:325
共同承担债务承诺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1 05:54:01 浏览:203
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线咨询 发布:2025-10-11 05:43:47 浏览:535
新闻报道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11 05:42:30 浏览:655
2014万国系统强化班刑法分则 发布:2025-10-11 05:36:17 浏览:410
医保诈骗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11 05:27:39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