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劳动法
㈠ 中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在《劳动法》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劳动者可内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的。
2.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3.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4.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5.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㈡ 中国劳动法工资条例
现行方法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奖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2018中国劳动法扩展阅读:
在实行绩效工资的企业,个人平时按月取得的生活费或部分工资,应按月依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取得的绩效工资,应按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薪酬、福利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应征个人所得税:
(1)个人因退职、退养和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收入。
(2)个人因内部退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3)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4)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5)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费。
(6)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按月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公务费用后的余额。对不按月发放的补贴收入,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
(7)个人因没有休带薪年假而从任职受雇单位取得补贴应当合并到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8)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原则,对于发给个人的福利,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目前我们对于集体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现金方式的福利,原则上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9)因工作需要,从单位取得并实际属于工作条件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属于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0)单位发放的取暖费、防暑降温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11)个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取得2倍或3倍的等加班工资,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下列所得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
(1)独生子补贴;
(2)托儿补助费;
(3)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5)远洋运输船员的伙食费补贴。
(6)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但是超出上述范围的津贴、补贴,应合并当月工资薪金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㈢ 2018劳动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可能目前工厂活不多,老板不想减少人员,等版有活了在干,因权为现在人也不好找。也有故意减少工资,让你们自己走。
你好,辞职是没有赔偿的。劳动法规定公司,或则用人单位解雇是有赔偿。
不满半年,半个月工资。
满一年一个月,以此类推。
希望能帮到你,有问题再问我。
㈣ 2018劳动法辞退新规
2018劳动法辞退新规:1、劳动者可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2018年2月1日后,我国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即劳动者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后可以选择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领取的方式领取企业年金。注: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作为劳动者的遗产来继承。2、增加对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处罚规定。在我国,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项规定已被列为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2018年劳动法增加了对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惩罚规定:①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将对用人单位处以应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②对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③未缴纳的社会保险,用人单位需要将其补足。3、缺席扣除工资应当与缺席时间相对应。以往用人单位的惩罚措施中总有一些不太公平的规定,比如,迟到半小时将扣除半天工资。2018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缺席扣除的工资应当与劳动者缺席的时间相对应。例如,迟到1小时只能扣除1小时的工资。4、明确的带薪年假。2018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可以享有的带薪年假。①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可以享受5天带薪年假;②工作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可以享受10天带薪年假;③工作满20年的,可以享受15天带薪年假。5、非自身原因导致离职的,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是不可以主张经济赔偿金的,但是如果是非自身原因导致的离职,那么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①用人单位以威胁、欺诈的手段导致劳动者提出离职有些非正规用人单位为了辞退劳动者就使用威胁、欺诈劳动者等手段使得劳动者主动提起离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依然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②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不合法导致劳动者提出离职。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法而提出离职的,劳动者也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㈤ 中国的劳动法是谁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现行有效
发布:2018-12-29实施:2018-12-29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效力级别法律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布日期2018-12-29
实施日期2018-12-29
发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发布劳动法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那家企业,也不是哪个劳动者!不知你的感觉怎么来的!实际上,很多人感觉恰好相反!我估计可能是你没有仔细阅读和研究原文,别人往往引用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而你因为没有研究过条款,因此举不出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如果真有重大问题,建议找一位律师咨询一下,或者到当地劳动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咨询。
㈥ 2018新劳动法辞退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版关系的权,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㈦ 2018年劳动法
如果你在所有工作单位的累计工作年限不满10年,那么2018年你有5天年假,最版后一个工作日在权8月7日及以后的,今年的年休假是3天,最后一个工作日在8月7日以前的,今年的年休假是2天。如果这2天年休假没有休,当单位不让你休的,那么单位应当按照3倍工资折算,即需要支付你2x3=6天的工资。如果是你不愿休的,那么单位应当按照1倍工资折算,即需要支付你2天的工资。
㈧ 2018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法定节假日不是劳动法规定的,而是由国务院下发文件规定的。
现行的全年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拓展资料:
2018年法定节假日共有十一天。2018年法定节假日安排如下:元旦1天:元旦是1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星期一),12月30日至1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2日(星期二)正常上班,春节3天:春节是2月16日(星期五)。
根据规定春节法定放假时间是初一到初三,调休7天。2018年春节放假安排: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7天,清明节1天:4月5日为法定节假日,星期四4月6日(星期五)4月7日(星期六)放假,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五一劳动节1天:5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星期二),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共3天,28日(星期六)上班。端午节1天:6月18日为法定节假日(星期一),6月16日至6月18日放假,共3天。
中秋节1天:9月24日为法定节假日(星期一),9月22日至9月24日放假,共3天,国庆节3天:10月1日(星期一)、10月2日(星期二)、10月3日(星期三)为法定节假日,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9月29号(星期六)、9月30号(星期天)公休调至10月4号(星期四),10月5号(星期五)。
㈨ 2018劳动法新规现在可以实行了吗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2018年新修订的法律条款将更加侧重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具体情形。
1、劳动者可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
2018年2月1日后,我国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即劳动者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后可以选择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领取的方式领取企业年金。
注: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作为劳动者的遗产来继承。
2、增加对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处罚规定。
在我国,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项规定已被列为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2018年劳动法增加了对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惩罚规定:
①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将对用人单位处以应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②对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③未缴纳的社会保险,用人单位需要将其补足。
3、缺席扣除工资应当与缺席时间相对应。
以往用人单位的惩罚措施中总有一些不太公平的规定,比如,迟到半小时将扣除半天工资。2018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缺席扣除的工资应当与劳动者缺席的时间相对应。例如,迟到1小时只能扣除1小时的工资。
4、明确的带薪年假。
2018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可以享有的带薪年假。
①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可以享受5天带薪年假;
②工作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可以享受10天带薪年假;
③工作满20年的,可以享受15天带薪年假。
5、非自身原因导致离职的,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金。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是不可以主张经济赔偿金的,但是如果是非自身原因导致的离职,那么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①用人单位以威胁、欺诈的手段导致劳动者提出离职
有些非正规用人单位为了辞退劳动者就使用威胁、欺诈劳动者等手段使得劳动者主动提起离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依然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②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不合法导致劳动者提出离职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法而提出离职的,劳动者也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㈩ 2018国家规定年假多少天 劳动法年假规定几天
年假,是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专休假。职工累计工属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凡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