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被告的权力

刑事诉讼法被告的权力

发布时间: 2020-12-29 17:43:31

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称述的权利对还是错理由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最后陈述权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审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立法对刑事被告人弱势地位的特别关注以及对言词原则的体现。

最后陈述程序的设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同时还凸显了对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对旁听民众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质上最后陈述权主要是辩护权,此外还体现为一种情感宣泄权。

(1)刑事诉讼法被告的权力扩展阅读

被告最后陈述权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控方与辩方在力量对比上的相对均衡,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尤应如此。

因为,力量相对平衡是形成对抗的前提所在。不过,为大家所达成共识的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参与诉讼的能力上存在着先天的严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将刑事诉讼描述成是检察官代表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被告人发动的一场战争。

控方掌握着国家强制力,可以实施各种强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仅是被强制的对象。因此,各国不得不在立法上纷纷采取方略以平衡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略便是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权,以使其在参与能力和诉讼地位方面逐步接近或赶上他的检察官“对手”,使控辩双方能够形成对抗之势。

被告人被赋予的特权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上的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前者譬如对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的规定,后者譬如一些国家对被告人沉默权的规定。

可以认为,被告人在庭审中被赋予最后陈述权也是这种特权在程序上的一个体现。这一点在与民事诉讼的对比中也可得到验证:民事诉讼中两造的天生平等注定了民事被告人不能享有特殊的最后陈述权。

❷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的权力有提出修改法庭笔录吗

如果庭审笔录与当时说的有出入,可以申请更改,如果不同意,可以申请调取录像还原当时被告人的说法。

❸ 刑事诉讼法中辩护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内。”宪法第125条规容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因此辩护原则不仅是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而且还是一条宪法原则。
一)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

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享有辩护权,是不附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没有“但书”规定的限制。这就表明:

❹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被告人的权利有哪些

自行辩护权利,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在符合法律的条件下获得免费法律援助版的权利,对司法人员侵权犯自己权利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对审理自己案件的司法人员要求回避的权利,对判决提出上诉、申诉的权利以及不受非法拘留、逮捕和超期羁押的权利等。

这些权利是分不同被告,在不同时期的。要具体到哪个阶段!

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有哪些权利

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

(1)自行辩护的权利回;答

(2)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

(3)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获得免费法律援助的权利;

(4)对司法人员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

(5)对审理自己案件的司法人员要求回避的权利;

(6)对判决提出上诉、申诉的权利;

(7)不受非法拘留、逮捕和超期羁押的权利。

(5)刑事诉讼法被告的权力扩展阅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义务

(1)对于公安、司法机关依法采用的强制措施,以及检查、搜查、扣押等站差措施,应予合作;

(2)对于侦查人员在讯问中所提与本案有关的问题应当如实回答;

(3)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笔录经核对并承认没有错误应当签名或盖章;

(4)承受检察机关的起诉,依法出席并接受法庭审判;

(5)对于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有义务执行或协助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❻ 刑事诉讼法中,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这一权利正确吗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❼ 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随时委托辩护人

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随时委托辩版护人。
《刑事诉讼法》第三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❽ 刑事诉讼法有利于被告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您好!有以下基本原则: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为自己辩护。自审查起诉阶段开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权委托辩护人。在审判阶段,被告人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的,法院应当指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根据这一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获得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从而有效地行使辩护权。
3、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民法院在审判程序中,应当及时告知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并在法定情形下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被告人进行辩护。在法庭审判中,人民法院应当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依法辩护行为不受干扰。当然,这一规定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同样适用,这两个机关也都有义务保障被告人获得辩护。
二、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
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1、在刑事诉讼中,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利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在刑事诉讼中,审判权依法只能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审判权包括定罪权与量刑权。人民法院是惟一有权确定某人有罪和判处刑罚的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诉和提起公诉,但它们对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认定,只会带来诉讼程序意义上的效果,而不是终局的有罪判定。只有人民法院依法所作的定罪判决,才是国家对被告人有罪结论的权威宣告。
2、人民法院的判决必须依法作出。在刑事诉讼中要确定被告人有罪,人民法院必须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经过开庭审理查明事实,以法律为依据作出有罪的判决,并且将其公开宣告。未经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废除了人民检察院原来曾长期拥有的以免予起诉为名义的定罪权,使定罪权由法院专门行使;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一律称为“犯罪嫌疑人”,而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则改称为“被告人”;检察机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合议庭经过开庭审理,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刑事诉讼法有利于被告的基本原则使得被告在法院判决之前是无罪的,也就是说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如果案件中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被告有犯罪行为,法院应判决被告无罪。这使得被告的权利得以保障,同时,被告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有权为自己辩护,法院也应保证被告的辩护权。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❾ 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力

被告来人最后陈述权指的是法院开庭源审判时,被告人在调查事实和辩论阶段享有的最后发言的权利。被告人诉讼权利之一。是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国,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权作最后陈述。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时间不受限制,直到把话讲完为止。但如果陈述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重复,或涉及国家机密等,审判长有权也应当制止。

(9)刑事诉讼法被告的权力扩展阅读: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控方与辩方在力量对比上的相对均衡,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尤应如此。因为,力量相对平衡是形成对抗的前提所在。不过,为大家所达成共识的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参与诉讼的能力上存在着先天的严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将刑事诉讼描述成是检察官代表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被告人发动的一场战争。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的产生 发布:2025-10-11 06:05:56 浏览:733
罗江司法局 发布:2025-10-11 06:00:42 浏览:300
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发布:2025-10-11 05:57:52 浏览:325
共同承担债务承诺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1 05:54:01 浏览:203
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线咨询 发布:2025-10-11 05:43:47 浏览:535
新闻报道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11 05:42:30 浏览:655
2014万国系统强化班刑法分则 发布:2025-10-11 05:36:17 浏览:410
医保诈骗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11 05:27:39 浏览:394
法治思维推动人大工作 发布:2025-10-11 05:20:59 浏览:39
行政法律关系的例子 发布:2025-10-11 05:15:42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