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期间的扣除

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期间的扣除

发布时间: 2020-12-30 07:02:25

1. 民事诉讼鉴定可以口头申请吗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是否可以口头申请没有明确的规定。
按现有的通常做法,法院会回要答求当事人提交书面的鉴定申请。当然也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法院将鉴定申请的要求和内容进行记录,并由当事人进行签名确认。
《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鉴定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或者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2. 民事诉讼法,关于各方当事人鉴定的协议,如何解辩

司法鉴定机构【释义】: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版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权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通则》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证明委托鉴定的可以是个人(当事人),并不是必须由办案单位委托。律师事务所委托鉴定不违反法律。
“该鉴定是由理争律师事务所委托的,而不是由办案部门委托的”,不符合重新鉴定的法定条件。
更多精彩内容来源哈尔找滨律师 http://china.findlaw.cn/haerbin

3. 民事诉讼法先后顺序清偿,新规定和老规定在时间上怎么鉴定

这个只要遵循一个原则就行,就是从重兼从轻原则,大概意思是如果新法对当事人有利就采用新法,旧法对当事人有利就采用旧的民事诉讼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4.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专门性问题是指什么

所谓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是泛指司法鉴定的对象和范围。“专门性问内题”的含义容是指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以外的运用一般调查、侦查方法难以解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范围或具体对象,在司法鉴定条例或部门鉴定细则中都有具体限定。只有列入鉴定对象的专门性问题,其鉴定结论才具备证据材料资格;没有规定的或者被明确排除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具备证据材料资格。如最常见的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鉴定)、警犬鉴定等均不属于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司法鉴定对象仅限于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一般认为是指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中,得到法律确认、经过鉴定其结论可以作为证据材料的那一部分科学技术问题。从立法角度探究,这种对司法鉴定对象的限定的措词是严谨的。

5. 民事诉讼法对鉴定的有关规定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鉴定的相关规定,如符合法定条件,可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九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

第三十一条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委托或者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鉴定的内容;

(二)鉴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

(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四)鉴定的过程;

(五)明确的鉴定结论;

(六)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七)鉴定人及鉴定部门签名盖章。

前款内容欠缺或者鉴定结论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6. 民事诉讼法64关于重新鉴定

司法鉴定来机构【释义】:司源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通则》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证明委托鉴定的可以是个人(当事人),并不是必须由办案单位委托。律师事务所委托鉴定不违反法律。 “该鉴定是由理争律师事务所委托的,而不是由办案部门委托的”,不符合重新鉴定的法定条件。

7. 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鉴定的时间只能在一审做吗

是的,一审没有申请鉴定,二审不予审理此项内容,可以另案起诉。

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7)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期间的扣除扩展阅读:

司法鉴定的步骤:

1、委托阶段。这是司法鉴定程序开启阶段。委托人应向司法鉴定机构出具司法鉴定委托书,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并提供委托鉴定事项所需的鉴定材料。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要求出具委托书。

委托人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材料要真实、完整、充分;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按其意图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否则,鉴定出的结论会被法庭和其他当事人质疑甚至被重新鉴定。

2、受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司法鉴定机构要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审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否属于司法鉴定业务范围;

(2)鉴定事项的用途及鉴定要求是否合法;

(3)鉴定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充分。对符合上述要求的鉴定委托,予以受理,作出受理的决定并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

3、鉴定阶段。该阶段中,司法鉴定机构指定或者选择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对不同的鉴定事项有不同的鉴定方式。

4、补充鉴定阶段。这个阶段的发生是根据委托人的请求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委托人增加新的鉴定要求的;委托人发现委托的鉴定事项有遗漏的;委托人在鉴定过程中又提供或者补充了新的鉴定材料的;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补充鉴定是原委托鉴定的组成部分。

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鉴定人拒不出庭

如果人民抄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出庭袭,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9. 民事诉讼法司法鉴定是否强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显然,依据该条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不与对方当事人协商的前提下,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的做法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申请鉴定规定的。
具体原因如下:
1、不管是作为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还是作为实体法的民法,对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应予以保护。因此,原告不与对方协商鉴定机构并自行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剥夺了对方当事人选定鉴定机构发表意见的权利,且该鉴定机构由当事人自行委托,未经过法院指定,其鉴定的程序正当性大大降低。
2、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机构,其送鉴材料未经对方进行质证,难免当事人冒用顶替,弄虚作假,其送鉴材料的真实性无法确定,继而依据未经质证的送鉴材料作出的鉴定意见的采信度大大降低。

当然,不排除当事人在不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自行委托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书,被对方当事人对该鉴定意见认可的情形,此时,应视为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在双方当事人对该鉴定意见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形下,法院可以采纳该意见书。
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提供些许参考~~

10. 民事诉讼法 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出具的专业意见是否是一种法定证据种类

一、鉴定意见(结论)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是指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称之为鉴定意见。《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七)鉴定意见;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二、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1、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或者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2、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得参与专业问题之外的法庭审理活动。三、鉴定人拒绝出庭的,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热点内容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 发布:2025-10-10 23:54:44 浏览:244
14年二建法规 发布:2025-10-10 23:45:38 浏览:332
酒店起火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0 23:41:07 浏览:111
以行政法规分为 发布:2025-10-10 23:03:03 浏览:499
唐帅律师 发布:2025-10-10 22:54:18 浏览:82
2018轻二经济法谁 发布:2025-10-10 22:50:38 浏览:571
劳动法周末休息 发布:2025-10-10 22:10:51 浏览:245
沂南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10 22:10:42 浏览:380
名词解释管理道德 发布:2025-10-10 22:08:32 浏览:95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第24条 发布:2025-10-10 22:01:28 浏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