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休息最低保障
㈠ 企业经营不良职工被放假补助社会低保,按照劳动法应当发最低生活保障,不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70%,
没看懂你的问题,来停工劳动法相源关规定如下:
第二十八条非因员工本人过错,用人单位部分或者整体停产、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停工员工在停工期间的工资:
(一)停工一个月以内的,按照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二)停工超过一个月的,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㈡ 放假支付最低保障符合劳动法吗
法律有规定
㈢ 劳动法对长期放假有最低生活费
应该要支付最低生活费,法律依据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2条,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第2条。
㈣ 劳动法规定放假三个月最低生活标准
《工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源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㈤ 公司现在淡季,安排人员休息,休息期间按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这样算是违反劳动法吗
这要看当初劳动合同怎么签订的。如果合同就是如此签订,那么不违法。
如果合同约定是正常工资,包括淡季工资,那就是违反合同约定,也就是违法行为。
但就一个事情,不能做出是否违法的判断。
㈥ 劳动法有没有无故给工人放假要支付最低生活保障的说法
有,在《工资支付暂行条例》中规定,因为单位原因没有给员工安排工作期间,内单位容需要支付员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十二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㈦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每天或每周最少工作多少小时
按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三条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劳动部
一、企业和部分不能实行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否不实行“双休日”而安排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不超过6小时40分钟?
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
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度。
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此外,根据一些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还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7)劳动法休息最低保障扩展阅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
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査制度等。
劳动法最早属于民法的范围,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脱离民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劳动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并规定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同时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后,1918年苏维声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并于1922年颁布了新的《苏维埃劳动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合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条例》等一系列劳动法规。
㈧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休全月事假不给开最低生活保障
全月事假是没有工资的,事假是因你个人原因请假不上班,公司不会给底薪的
㈨ 法定假日及国家劳动法放假最低标准
法定假日放假,没有最低标准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五十一条都和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法定休假日(全体公民放假日)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支付工资报酬。因为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工作的,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应当征得劳动者同意,并按劳动合同规定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法律没有所谓法定假日放假的最低或者最高标准。
《劳动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国务院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