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按劳动法计时

按劳动法计时

发布时间: 2020-12-31 01:14:40

劳动法对综合工时制是怎么规定的每月最高工作多少个小时休息最少多少天

每月最多工来作176小时。休息最少自四天,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拓展资料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直接规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休息时间是在8小时以外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

⑵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计时工资是每小时多少钱

亲,劳动法目前没有具体规定计时工资,具体规定依据各地对基本工资的规定,深圳最低工资为2030元,平均工资5500元。其它各市也都是规定。

⑶ 综合计时制中劳动法规定一个月超过多少小时算加班

综合工时制不按月计算工作时间,按综合计算周期计算工作时间。整个综合计算周期内按每周40小时计算,超过部分为延长工作时间。
劳动部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部发[1997]271号)
五、经批准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在计算周期内若日(或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没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但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超过8小时(或40小时),‘超过’部分是否视为加点(或加班)且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⑷ 劳动法中什么叫实行综合计时

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根据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以后,才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职工;
(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有三种,即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且符合条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以便安排劳动者休息。其工资由企业按照本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分配办法,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完成劳动定额情况 计发。对于符合带薪年休假条件的劳动者,企业要安排其享受带薪年休假。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且符合条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综合工时制度,即分别以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劳动法的规定支付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报酬。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如果在整个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平均工作时间总数不超过该周期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只是该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某一具体日(或周、或月、或季)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其不超过部分不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的有关规定,要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本案中该企业劳资部门的说法是错误的。该企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度的第一、二月份刚好完成了502.08小时的工作,然后安排第三个月整月休息。该企业这样的规定应视为是合法的,超过核定的总工时数应当视为延长工作时间。但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及工时计算方法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A、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
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
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所谓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在企业执行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加班加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根据《劳动法》第41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是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劳动法》第41条的限制: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共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在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必须边疆生产、运输或者营业的;4、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5、为了完成国防紧急任务的;6、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其他紧急任务的。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条件
不定时工作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采取的一种工时制。根据《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a)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
b)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半年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
c)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或职责范围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条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根据《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a)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到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b)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c)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践中常见延长工作时间的形式
a)未经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职工宣布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
b)超过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范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
c)任意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记录;
d)以规章制度方式减少考勤记录,达到延长工作时间目的。
针对上述形式,劳动者对非标准工作时间制度要多留心眼,询问公司是否取得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公司对工作时间、考勤的规定及实际执行情况。并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记录、材料。

⑸ 原工资是按劳动法计算,现想改为计时或计件,怎么写公告

1、制订薪酬变更抄计划书
2、开员工袭大会,听取员工意见;
3、变更通告 ;
4、《劳动合同》内薪酬专项变更协议且要求员工签字保留
以上不是四种方法,而是四个步骤!!!
以上不是四种方法,而是四个步骤!!!
以上不是四种方法,而是四个步骤!!!

在变更薪酬前你要核算薪酬,预估变更后的薪酬,有一个初步的计划,比如取消或者降低现在薪酬的某些福利(制度、合同里面约定的+法律规定的不能动,但是可以制订10年内不提薪一类的规定),变更后的工资有利员工(比如更高的工龄工资、年终奖等)……然后开会听取员工意见,同意变更后才出变更通告!!
会出现某些人同意变更,这部分人签订薪酬变更同意书/协议书,做为《劳动合同》附件,然后实行新的薪酬政策
不同意变更的实行旧的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或者直至劳动关系结束。
如果强制变更,员工的工资低于劳动合同内的工资,会以单位不足额发薪产生劳动纠纷!单位不足额发薪的后果请自行网络!

⑹ 实行计时工资的企业如何依据劳动法计算日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计时工资可分为: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作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计时工资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定假日: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 特点 直接以劳动时间计量报酬,适应性强; 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 具有时显的不足,即不能直接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
计时工资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计量劳动与支付报酬的时间单位。 计量劳动量与相应报酬的技术标准。 劳动者所付出的实际有效劳动时间。 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 小时工资制。 日工资制。 月工资制。 年薪制。指的是对企业中受聘任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制。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时间单位不同,计时工资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 (一)小时工资制 小时工资制就是按照小时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的小时数来计算工资。小时工资标准按日工资标准除以日法定工作时数求得。 (二)日工资制 日工资制就是根据劳动者的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日数来计算工资。日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要 政策解读
有三种: 1.按照平均每月应出勤天数计算。即用全年天数减去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之差除以12个月,得出平均每月应出勤天数(25.5天),然后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25.5,得出日工资标准。 2.按照平均每月日历天数计算。即用全年天数除以12个月得出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4天),然后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30.4天,得出日工资标准。 3.按照当月应出满勤天数计算。即用职工本人月工资标准除以当月日历天数减当月法定节假日天数之差,得出日工资标准。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概念的小时工资制和日工资制。在实践中,小时工资制和日工资制还有不同的涵义。即小时(日)工资制是指职工每小时(每日)完成规定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产工作任务,即按预定的小时(日)工资额支付小时(日)工资。这一工资额不是由职工月工资标准直接演变而来,而是由企业根据自行规定的小时(日)工作量的大小,并参考本企业和社会上完成同一工作量应得的收入水平确定的。以上两种涵义的小时(日)工资制,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使用

⑺ 计时工资按劳动法怎么算

每月剔除双休日,剔除法定休假,就是你的出勤工资
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就是你的时工资

⑻ 劳动合同法计时工资最新规定

劳动合同法计时工资最新规定具体如下:
1、根据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属政府法规),选择工时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2、六十五条,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须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3、六十六条,对于那些在市场竟争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生产任务不均衡的企业的部分职工,经劳动行政部门严格审批后,可以参照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办法实施,但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4、六十七条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5、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还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6、按劳动法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

⑼ 劳动法规定计时工工资每天不得少于多少钱

《劳动法》没有抄具体规定计时工工袭资每天不得少于多少钱,只是规定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由所在省市规定的。
《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⑽ 原工资是按劳动法计算,现想改为计时或计件计算,怎么写通告

什么叫做按劳动法计算 没有哪个劳动法的具体条文规定工资计算 你计时或者计件就不需要遵守劳动法吗

热点内容
武装警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4:32:47 浏览:634
三八节法律知识下乡 发布:2025-10-10 04:31:07 浏览:162
扰乱社会治安是行政法范畴 发布:2025-10-10 04:15:13 浏览:119
司法考试总分数 发布:2025-10-10 04:04:35 浏览:656
2017民法精讲 发布:2025-10-10 03:58:01 浏览:413
南宁铁路法院 发布:2025-10-10 03:50:27 浏览:355
劳动法私人罚款 发布:2025-10-10 03:50:25 浏览:301
今日社会与法回放 发布:2025-10-10 03:31:23 浏览:812
安微省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手机号码 发布:2025-10-10 03:30:42 浏览:812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10-10 03:08:42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