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法律清单
A. 我国现法律中所确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有哪些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 听证制度
听证是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之一,适用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和较大数额罚款等对当事人权益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
二、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行政机关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政府文件、档案材料和其他政府信息的制度。在法律上表现为公民对于政府持有信息的了解权、隐私权,政府的保密权及其相关的义务。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开的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遵循公开的原则,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公布后,应当及时在政府公报和报纸上刊登。此外,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它们对公民利用国家档案和保守国家秘密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
三、 行政调查制度
行政调查是关于行政机关获取公民、法人和组织的个人信息档案、从事商业经营和公共事业活动信息档案和有关证据材料的制度。
首先是调查权限问题。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授权和正当理由根据的情形下,不得简单地以公务需要为名对公民个人或者单位组织进行调查和检查。即使在有法律授权和正当理由根据进行行政调查和检查,也应当遵守法律授权的范围、理由,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其次是调查程序问题。行政机关进行调查检查应当遵守有关单位行政法律法规的程序规定。
四、 说明理由制度
说明理由是关于行政决定必须阐明其理由和真实用意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特别适用于行使裁量权限和不利于当事人的行政决定。这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是防止行政专横和权利滥用、便于司法审查和法制监督。说明理由是最低限度的程序正当性要求。
五、 行政案卷制度
行政案卷是关于行政决定只能以行政案卷体现的事实作为根据的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案卷是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调查或者听证记录等案件材料的总和。行政案卷的构成和形成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行政决定只能以行政案卷体现的事实为根据,不得以行政案卷以外的、没有经过法定程序认定的事实为根据。法律设立行政案卷制度的意义,使行政决定建立于按照法定程序形成的客观事实之上,规范认定程序和认定结果的权威性,排除外界对行政决定的不当影响和干预,便利司法审查和法制监督。
参考资料:司法考试资料
也有的分类为一、听证制度 二、回避制度 三、告知制度 四、审裁分离制度 五、说明理由制度 六、职能分离制度 七、情报公开制度 八、时效制度 九、行政救济制度,你而况仪酌情考虑
B.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2)国务院制定了16件行政法规回。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答中突出问题方面,制定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在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制定了《农业保险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在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制定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拘留所条例》、《教育督导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制定了《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制定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201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精神卫生法》。
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的《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军人保险法》。
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国务院还通过了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改了殡葬管理条例等5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废止了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等5件行政法规。
C. 行政诉讼清单是什么,有关的法律条文 解释有吗
你说的是行政诉讼证据清单吧。最高人民法院高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提交日期。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页数、件数、种类等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这里要求提供证据时同时提供的证据目录清单
D. 行政法包括那几类
行政法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所调整的事项范围和领域的大小为标准划分的。一般行政法是指涉及多个行政领域或较大范围的行政事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别行政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特定行政事项或特定行政领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规范性质的不同为标准划分的。实体行政法是指规定当事人的地位、资格、权能等实体内容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3.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规范的作用为标准划分的。行政组织法是指关于行政组织的设置、编制、职权和职责、活动原则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作用是解决国家行政权的设定和配置问题;行政行为法是调整行政组织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规范国家行政权的运用;行政救济法是对行政违法行为和行政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补救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对国家行政权的控制。
E. 属于行政法律规范的文件有哪些
行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构成如下:
1.宪法
2.法律
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相关法律。如《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些法律则不仅包括行政法律规范,还包括其他部门法规范,如《人民警察法》中有关人民警察职务犯罪和有关这种犯罪管辖的规范就分别属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范畴。当然,在主要是属于其他部门法规范的一些法律中,也有可能包含有行政法律规范,如《婚姻法》中有关结婚登记的规范,就属于行政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而行政规章则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法律规范。
4.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根据宪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所有这些地方性立法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涉及地方性行政权力及其运行方面的规范,属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范畴。
5.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法律解释通常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等几种,也是行政法律规范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此外,一国政府所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其中许多涉及国家行政权力及其运行,如各种关税管理协定、有关行政管辖权以及行政公共关系的国际公约等,这些在该国国境之内同样具有法律规范功能,因而也成为一国行政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
F.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法规全书的行政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公安部关于修改《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九条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强制戒毒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法律援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信访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殡葬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出版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农药管理条例
食盐专营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机动车登记规定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国防交通条例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直销管理条例
禁止传销条例
G. 法律法规清单中的三体系是指的什么
实际认证企业不同,法律法规是不一样的,基本的法律法规如下:
1、质量: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b.《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2004 年第61 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废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许可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等等。
3、职业健康安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本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7.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 行
8.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9.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1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2008年2月1日实施
H. 有关法律的
错。首先要明确一点。我国并非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
因此所谓回的人大立法权答和国务院的行政权并非分立的。
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建立起来的人大制度可以这么表述,即所有的国家权力都有人大代表人民来行使
因此。国务院作为由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要服务于人大,即服务于人民的。而人大对国务院的工作具有监督的权力。这体现在每年人大开会,国务院总理都要做工作报告。对于由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人大常委会有权予以废除等等。都说明这种监督是单项的。倒过来国务院是没有权力对人大说三道四的
当然,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种种规定在实施上海要打些折扣。目前人大的权力还偏软。强势政府的形象亟需改变。但从法理上来说。人大才是我国政治权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