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例外
1. 中级法院以终审判决,不服还能上诉吗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终审判决在送达后立即生效,是不能再上诉的。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者逾期未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1)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例外扩展阅读:
我国两审终审制有四种例外:
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2、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处死刑的裁判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裁定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4,、民诉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2.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包括。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回避制度 D.两审终审制度
错。我国没有统来一的诉讼法,而源是分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因此,应该为:我国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
3.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版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权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4. 民事诉讼法:不适用两审终审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来不适用两审终审的源案件主要是,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和适用小额程序审理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七十八条 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5. 中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几审终审制
中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1、在简易程序中,简单民事案件也会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2、在特别程序中,也可以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2、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3、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5)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例外扩展阅读
1、法院审判案件,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
2、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 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
3、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
4、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审级制度的实质是要求审判必须按审判程序严格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
5、两审终审制度主要针对发生了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这里强调诉讼案件,法院审理的案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经过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的诉讼案件,另一类是非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具体争议而请求法院确认一定的事实状态的非诉讼民事案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6. 中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几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度。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版制度。
两审终审权制度主要针对发生了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这里强调诉讼案件,法院审理的案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经过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的诉讼案件,另一类是非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具体争议而请求法院确认一定的事实状态的非诉讼民事案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6)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例外扩展阅读
两审终审制度的缺陷:
1、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因为,终审法院的级别较低、数量庞大,各个终审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往往千差万别、因地而异。
2、一些终审法院的审判水平相对较低,第一审不当裁判难以通过上诉审得到纠正。
3、不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人情关系的影响。
7. 民事诉讼法中两审终审的例外情况有哪些
1、小额诉讼一审终身;
2、最高院作的一审民诉案件;
3、不服不予受理内、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以容外的所有裁定;
4、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5、公示催告程序审结的案件;
6、以特别程序审结的案件;
7、依照破产程序审结的案件;
8、一审以民事调解书结案的案件
8. 我国实行几审终审制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法院审判案件,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
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 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
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审级制度的实质是要求审判必须按审判程序严格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
(8)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例外扩展阅读: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法院第一审程序是对相关管辖权的审查以及对事实的真实情况及对应的证据材料的审查,而二审程序则是对法院审判的监督,对于一审判决的合法性、合宪性的审查,对法院的判决进行监督。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第一审程序是由于原告为了行使自己的起诉权,避免错过诉讼时效而发生的,而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对于法院的判决存在异议发生的。
3、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
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4、判决效力的不同
对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二审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直接生效。
5、使用的程序不同
一审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有一名法官独任审判;二审必须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人民陪审员可以作为合议庭成员;二审只能由法官组成合议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