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3条11项
第六抄十三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驳回起诉;
(三)管辖异议;
(四)终结诉讼;
(五)中止诉讼;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辖;
(七)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
(八)财产保全;
(九)先予执行;
(十)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十一)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
(十二)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十三)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
(十四)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实际,现就有关条款的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九)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
第二十六条 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对2015年5月1日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赔偿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程序性规定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否有效
新的解释没有废止原来的解释,还有效。原来的司法解释中仅与新的解释回不一致答的才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9号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4. 如何简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本条文应理解为:第一款:在主债权转让时,不区分抵押物是债务人提供还是第三人提供,回抵押人仍然承担答抵押责任。
第二款:如果抵押物为债务人提供,主债务分割或转让,债务人仍以抵押物承担责任;如果抵押物为第三人提供,主债务分割或转让,比须经过第三人同意,否则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前法律未规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内)第33条(1991年6月11日)容: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
不过这个司法解释已经被2000年新司法解释取代了,但是应当还是可以参照适用的。
到现在为止,除了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之外其他行政行为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了。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解释属于什么
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最高检对检察工专作中具体应用法律属、法令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分为两种:两高司法解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中需要进一步具体明确的问题所做的叫做立法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3,国务院及主管部门所做的叫做行政解释。
4,我国的法定解释仅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4条第一款第十款规定的请示的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回的解释》第四十答四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请示的答复
法行〔2000〕13号2000年6月5日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2000〕93号《关于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行政诉讼的标的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所羁束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依法裁定驳回起诉。
8. 请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总共几十条法律条文。谢谢!!!
第二十七条
最后一条: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9. 法律问题:谁知道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是针对对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时,而不服该决定的相对人进内行行政起诉的规定容。因为行政决定是法律文书,该法律条款规定雷同于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再审期限的法律规定,该规定只限于相对人进行行政起诉的期限。所以,针对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时的相对人。
第四十二条是针对行政机关为相对人作出决定后,侵犯了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利而作出的规定。该规定立法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惩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腐败,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决心。只要行政机关对此不及时进行自我纠正,涉及不动产的受害人在二十年内、其他受害人在五年内随时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人民法院都将依法审判。所以,针对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的受害人(即:利害关系人)。
针对的性质都是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有些审判机关将以上法律条款故意颠倒是非,把受害人当作相对人来对待,在适用以上法律条款时一概而论(只适用第四十一条),是很多受害人在起诉时被挡在门外或者受理后被踢出门外,受害人是真正受不到法律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