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的冲突
㈠ 最高院解释与行政法规发生冲突该如何解决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这是一个前提。至于司法解释效力,个人分析如内下:
从法律解释容主体上看,根据宪法,法律解释权应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他国家机关并无解释法律的权力。从法律解释的效力上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司法解释的主体与效力问题,法律却并没有明确规定。
目前两高进行司法解释的权力来源主要是依据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该决议明确了法律解释工作的分工,应当视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两高进行法律解释的权力,即司法解释权。既然两高的司法解释权是来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委托,那么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委托而制定司法解释应当具有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解释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司法解释也应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综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行政法规发生冲突时,应采用高位法优于低位法原则,优先适用司法解释。
㈡ 法律与司法解释相冲突,如何适用
一般以司法解释为准,比如担保法出台后最高法院出台了担保法司法解释,与担保法内容很多是矛盾的,在实践中按担保法解释办
㈢ 云南官司网:行政诉讼中,国务院行政法规的规定与最高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发生冲突时,应该适用哪家的规定
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以法律及司法解释为准。
㈣ 法律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等之间的矛盾之处
你想问的是如果有矛盾怎么解决吗?
法律法规大于部门规章,如果法律法规之间矛盾,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再然后就是新法优于旧法,司法解释一般是对法条的解释和补偿,不存在矛盾问题。
㈤ 旧司法解释与新法律冲突了如何解决
这种司法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效力连规章都不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回七十九条法律的效力答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四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八十六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㈥ 当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冲突了,怎么办请说明理由。
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的效力,司法解释要大。
如果二者发生冲突,以司法解释为主进行处理。
行政法规不能认定为处罚依据。
㈦ 关于法律法规冲突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有其内在的效力层级,效力高的法律法规具有优先效力,与其相抵触的低效力法律法规无效,不能适用。
2、相同效力层级的法律法规的效力问题,需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报请相关国家机关裁决。
《立法法》
第八十七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八十八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九十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九十一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第九十二条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九十三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九十四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九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㈧ 国务院条例和最高法解释冲突怎么办
不冲突啊。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讲的是程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个在前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讲的是申请后,确定准予执行后的事情。这个在后
“应该如何执行呢?”——问的是如何落实人民法院的裁定的问题
法条没有特别规定的——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落实
现在法条有了规定——既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落实,也可以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这个不矛盾啊。
再说明白一点,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依据是人民法院的裁定。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的依据也是人民法院的裁定。也就是说,人民法院有了裁定,两个主体都可以执行钉子户们,都合法。
只是用词不同而已,文字游戏而已,人民政府叫组织实施,法院执行局叫执行。
本质是相同的,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认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依法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根据法律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依法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我觉得该给我最佳答案了。
我想你的问题应该是实践中,如果你是人民政府,你到底有没有必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建议你还是申请一下吧,政府向法院申请是很简单的事情,呵呵。
申请对你的好处是,你没有申请强制执行,你组织实施执行(依据裁定),是对的,是合法的,但遇到对抗怎么办?你有什么强制措施?
你一旦申请了,遇到对抗,第一就是司法拘留,这个拘留比其他拘留实现起来容易得多。
㈨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与适用
一般情况下,对冲突性法律规范,应当按照《立法法》规定的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回后法优于答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法律适用规则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人民法院对作为抽象行为的法律规范不具审查权,但在适用上拥有判断、选择权;对优先适用的法律规范的合法性尚有疑问或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应当按照《立法法》规定的程序,逐级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一、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适用上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