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前12个月平均工资

劳动法前12个月平均工资

发布时间: 2021-01-01 02:35:48

❶ 我现在要向公司索要经济赔偿金,劳动法上规定是需要按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两个来月补偿金
根据劳动自法及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到期后,劳资双方不再续约的,企业应当按照每工作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补偿员工
注意,按照关于劳动合同法解释细则等补充文件的解释,这里的“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是指其“劳动合同期”为准的时间,不是说你工作了4年补偿4个月,而是以你和企业间最后一期的合同为准,最后一期合同约定两年,而上一期的补偿应当在合同到期后提出,未能提出视为自动放弃,而且追诉期超过2年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所以补偿是两个月合法。
至于补偿标准,应当按照员工前12个月的平均收入补偿,不过这一点你需要举证证明你的收入,能够举证的按照实际收入赔偿,不能举证的则只能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方式补偿。
最终补偿标准:2700乘以2=5400元左右。

❷ 请问劳动法中对员工近12个月的平均工资及日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1、劳动法中对员工近12个月的平均工资,即过去12个月全部应得工资的平均数来确定的。
2、日工资劳动法中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❸ 劳动法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怎么计算如果最后一个月没有上完班

劳动法所述的十二个月的基本工资,是指已经发放,且满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你最后一个月只上了九天班,就不包含在十二个月里,可以向前推移一个月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达十二个月,可以按十一个月计算。

❹ 劳动法中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怎么算,具体包括那些

包括但不仅限于:工资(比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等)、绩效奖金(比如内月度奖金、季容度奖金、年中奖金、年终奖金等)、津贴(比如高温津贴、有毒有害岗位营养津贴等)、补贴(比如就餐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租房补贴等)。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资是将劳动者在解除合同前12个月所有的应得货币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资。

按照条例的规定,是应得工资而不是实得工资,因此应为税前工资,也就是说,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指的是在扣除你个人承担的所得税和五险一金之前的那个应付工资数额。

简单来讲,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包括你所说的五险一金,但是请注意,这个五险一金指的是你个人承担的部分,公司承担的那部分金额是不算在内的。

❺ 劳动法规定的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包含以现金形式发放的保险吗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之规定,经济补偿回金的工资基数计答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依据该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劳动合同法简化了工资的计算标准,规定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的所谓“最低工资”或者“基本工资”作为工资计算基数是不对的。

❻ 请问劳动法中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怎么算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吗

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指以实际收到的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等。
一般以银行工资流水为基准来计算。
参加劳动纠纷案子,法院都是以银行工资流水计算

❼ 请问劳动法的辞退补尝是按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若在这12个月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本人工资,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计算,是指基内本正常工作容期间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长时间事假期间的工作期间。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
浙高法民一〔2014〕7号
十一、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包含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且在该期间内用人单位未支付正常工作工资的,经济补偿基数应如何确定?
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理解为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

❽ 劳动法规定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指应发工资吗

劳动法规定的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是指应得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回实施条例》
第答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热点内容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周峰上海 发布:2025-10-09 16:10:50 浏览:818
劳动合同法第一七条 发布:2025-10-09 16:09:11 浏览:566
香港婚姻法的财产分配 发布:2025-10-09 15:58:04 浏览:300
一周一天假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10-09 15:58:01 浏览:471
国际经济法实践课感想 发布:2025-10-09 15:46:48 浏览:247
建立医务制度规章建设 发布:2025-10-09 15:37:20 浏览:588
农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09 15:36:57 浏览:352
如何确定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9 15:36:05 浏览:551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