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

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

发布时间: 2021-01-03 17:27:40

A. 立案后查明被告之一已于立案前死亡,裁驳还是直接变更为其继承人

问题一: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七条及最高法回院《民诉法》答解释第44条的规定,法院应裁定中止诉讼,及时通知C的继承人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如果C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这才可以裁定驳回对C的起诉。
问题二:原告可主张撤销对C的起诉,这是原告对其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原告也可对裁驳提起上诉,主张追加C的继承人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最高法院《民诉法》解释44、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有继承人的,裁定中止诉讼。人民法院应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

B. 民事诉讼中被告死亡后如何确定当事人

1.被告死亡的案件,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时依法终止诉讼。

2.事诉讼过程中,被告死亡的,有遗产,有继承人的案件需要根据继承人是否同意参加诉讼分别对待。

(1)继承人表示参加诉讼的,变更继承人为被告,继续审理,已经进行的审理对变更后的被告仍然具有法律约束里,但被告仅以继承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赔偿责任。

(2)继承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继承人不同意参加诉讼时,通知其作为被告参加诉讼,查清遗产,判决以死亡的当事人的遗产承担责任。这样可以节省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3.被告死亡,有遗产,无继承人案件的处理。

在此种情况下,一般应当及时通知民政部门或者被告所在集体,参加诉讼,同样仅以继承的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民事责任。

(2)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法律尊重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就不能简单的不论其意思表示,而一概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尤其是在继承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参加诉讼情况下,不能将不同意参加诉讼的继承人列为被告,但是,案件的处理与该继承人有利害关系,故应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裁定中止诉讼。

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依照本条规定,继承人不同意参加诉讼时,通知其作为被告承担诉讼,这与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的法律规定相违背。继承人清偿债务以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没有继承遗产,也就不用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C. 被告死亡还能做为被告被起诉吗

一、被告死亡,有遗产,有继承人的案件需要根据继承人是否同意参加诉讼分别对待。

(一)继承人表示参加诉讼的,变更继承人为被告,继续审理,已经进行的审理对变更后的被告仍然具有法律约束里,但被告仅以继承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赔偿责任。

(二)继承人不同意参加诉讼的,不能简单地直接将其列为被告,但是判决结果与其有利害关系,应当将其列为第三人,查清遗产,判决以死亡的当事人的遗产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依照法律规定被告死亡的案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才能依法终止诉讼。

二、被告死亡,有遗产,无继承人案件的处理。

应当及时通知民政部门或者被告所在集体,参加诉讼,同样仅以继承的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民事责任。

被告死亡案件,需同时满足三条规定才能依法终结,这个问题已经在上述第一个大问题中进行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民事案件主体是公民、法人,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三、被告死亡,没有遗产,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案件处理。

被告死亡,没有遗产,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案件应当追加应当承担义务的人为被告,继续进行审理,由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在其应当承担的义务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3)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扩展阅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原告起诉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债务人死亡案件牵涉到继承人,受遗赠人、继承参与人、集体组织等。具体诉讼中适格的被告是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原告起诉时,已经死亡的债务人不能列为被告。债务人死亡后,已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起诉时,原告将死亡的债务人列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应依法通知原告变更适格的主体,原告拒绝变更的,依法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二)原告起诉时,遗产未分割的,数个继承人均应列为被告参加诉讼(放弃继承的除外)。被继承人死亡之时起到遗产分割前先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进行全部清偿,如有剩余,继承人才能进行继承。

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不负担清偿被继承人所欠的债务,所以不能成为被告。

(三)原告起诉时,如果遗产分割结束,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清偿原则按其继承份额按比例清偿,所有参加分割遗产的继承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四)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与其共同共有财产析产前,对共同共有财产中被继承人的遗产实施保管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五)债务人死亡后,虽有继承人、受遗赠人,但他们都放弃继承权、受遗赠权,或者没有继承人、受遗赠人。存有遗产的遗产保管人为被告。

(六)在诉讼期间,债务人死亡的,原告应当申请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申请变更,法院应主动行使释明权,避免当事人的诉累,如果原告不变更,则应驳回起诉,让原告另行起诉。

D. 当事人死亡后如何确定民事诉讼的被告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抄中,当事人一方死亡的,法院会中止审理,由当事人的法定继承人决定是否继续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E.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管辖的人民法院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

B,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

F. 民事诉讼中原告因病死亡了怎么办

先终止诉讼,假如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就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裁定中止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6)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扩展阅读

同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还会引起执行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G.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怎么办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法院应裁定中止诉讼。继承人表明愿意以继承人的身份参加诉讼的,法院可以撤销中止诉讼的裁定,继续审理案件。

2、下列四种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不再审理: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7)民事诉讼法起诉继承人扩展阅读:

诉讼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死亡,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继承人参加诉讼,继承人参加诉讼不但继承被继承人的权利义务,还需继承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

同样,上诉人在二审诉讼过程中死亡、再审申请人在再审程序中死亡、执行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死亡也适用诉讼继承。

实践中,诉讼权利人在生效判决做出后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作为执行申请人启动执行程序。原告或被告在一审判决做出后判决生效前死亡,其继承人也是有权提出上诉的。

即使是生效判决的一方当事人死亡,其继承人对生效判决不服可否提出申请再审的问题,答案也是肯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民事再审案件的当事人应为原审案件的当事人。

原审案件当事人死亡或者终止的,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可以申请再审并参加再审诉讼。综上,可以看出,民事案件中,不管是诉讼正在进行中,还是判决生效后申请再审的过程中。

诉权的继承都是贯彻始终的,但是诉权继承仍应遵照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以被继承人遗留的权利义务的范围为限的原则,不得超出被继承人原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

H. 诉讼中被告死亡又无继承人的案件如何处理

民二 陈华伟 案例:张某将一套房屋卖给李某,价款20万元,房款交付后,张某因房价上涨欲反悔,李某诉至法院。诉讼中张某突然死亡,经查张某无任何继承人。 对于该案如何处理,有意见认为,张某已死亡且没有继承人,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裁定终结诉讼。笔者不同意此观点。如果仔细比较《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项和第二项,很容易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原告和被告死亡后,终结诉讼的条件设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原告死亡,只要没有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即可裁定终结诉讼。而被告死亡的,需要同时满足“被告没有遗产”与“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这两个条件,才可裁定终结诉讼。而本案中,被告张某显然是有遗产的,那么有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呢?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答案是肯定的。 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依据这一规定,一个人留有遗产,即使没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或者他们放弃继承,并不等于该财产成为无主财产,而是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本案中,如果张某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则其遗产房屋归该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如果不是某一集体所有制组织的成员,则其房屋归国家所有。而接收该财产的国家或集体所有制组织自然属于应当承担义务的人。但问题在于,本案是直接追加国家或集体所有制组织为被告继续进行诉讼,还是先中止诉讼,通过认定财产无主的特别程序判决该房屋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后,再追加接收财产的部门为被告继续进行诉讼?笔者认为,既然民事诉讼法设定了认定财产无主的特别程序,那么非常该程序不能将原为私人的财产直接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因此本案应先裁定中止,待经过特别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后,再恢复诉讼。至于财产无主的申请,则可由本案原告李某向张某房屋所在地基层法院提出。

热点内容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
第二章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10-08 17:59:22 浏览:293
在职法律硕士加工资信箱 发布:2025-10-08 17:56:17 浏览:271
我国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法规有 发布:2025-10-08 17:37:38 浏览:784
上海司法腐败 发布:2025-10-08 17:25:41 浏览:113
司法局部门 发布:2025-10-08 17:21:32 浏览:767
司法局法促科 发布:2025-10-08 16:50:30 浏览:892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