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行政法规怎么处罚
Ⅰ 违反了行政法规应付的罚款怎么做分录
罚款的会计分录是:
借:营业外支出-罚款
贷:银行存款
Ⅱ 违反消防行政法规,则应受到什么处罚急~~~
一般是行政处罚。但是特殊情况下有刑事处罚。
62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规主要有哪些 ?
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的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以及古建筑、仓库管理等 40 多部消防行政法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各类灭火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 100 多部消防技术规范。
63 、什么是消防监督 ?
答:消防监督是指各级公安消防机构依照国家消防法规对各项消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属于国家行政治安管理的范畴,是各级公安机关的一项共同任务。
64 、《消防监督程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
答:《消防监督程序》共分 7 章 26 条,包括总则、消防监督检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监督,建筑工程消防监督,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火灾调查处理、附则等、它是保障公安消防机构正确实施消防监督的重要程序法则。
65 、什么是消防行政处罚 ?
答:消防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消防法规,对违反消防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组织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6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适用范围是什么 ?
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1 ,五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 ( 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 和建筑高度不超过 24 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 24 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2 .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 不含炸药厂、花炮厂、炸药库、花炮库、无商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化工厂的生产区 ) 。
6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
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改建和扩违的高层民用建筑及与其相连的附属建筑:
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 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
2 .建筑高度超过 24 米的其它民用建筑。
68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基本内容是什么 ?
答:《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共分 7 章 42 条,其内容有总则,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经营,化学危险物品的运输装卸以及罚则、附则。
69 、公民在消防工作中应负哪些责任 ?
答:公民应负责其所在岗位和住宅的防火安全并有权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70 、机关、企事业单位法人在消防工作中应负什么表任 ?
答: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负责,并应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消防安全工作。
71 、消防监督人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
答: 1 ,对分管区的单位,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组织; 2.进行消防宣传,督促消除火险隐患,及时制止有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的行为;3.指导专业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开展防火检查,制定重点部位的灭火方案,并定期演练;4.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勘查和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72 、哪些人可以担任单位专职防火人员 ?
答: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防火人员,应有单位推荐,经消防业务培训,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核发消防检查证。
73 、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安全检查中要做哪些工作 ?
答:1.公安消防机构在组织消防安全检查中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做好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
2 .属于重大火险隐患,确需责令停业整改的,经当地县以上政府批准,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及时进行复查验收。
74 、对消防设施,单位和个人应负哪些责任 ?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消防设施不得损毁和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不准埋压和圈占消火栓,不准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
75 、火灾原因有什么单位负责查处 ?
答: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组织查明起火原因,核定火灾损失,并提出处理意见。
76 、生产维修不合格消防产品或无证生产、维修消防产品应如何处理 ?
答:对生产、维修不合格消防产品或无证生产维修消防产品,由省以上公安消防机构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对其产品予以查封,并处三千至五千元罚款。
77 、违反消防规定造成火灾事故的怎样处罚 ?
答:对违反消防规定造成火灾的,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行政责任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可以对单位处以直接经济损失 5 %以下罚款。
78 、各类消防罚款收入由消防部门使用吗 ?
答:各类消防罚款收入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一律上交当地财政,不是由消防部门使用。
79 、对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应采取哪些措施 ?
答:对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由县以上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责令整改,拒不整改的,由有关部门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监督限期整改。
80 、我国的消防组织形式有哪些 ?
答:我国现阶段设立的消防组织形式主要有:消防队、消防监督部门、防火委员会、消防联防队、消防协会和消防学院。
Ⅲ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分别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一是可以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以及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即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五类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未经法律规定的和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经过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权利才受到限制。所以行政法规不能对公民的人身权利作出限制性规定或者惩罚性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即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执照、吊销除企业营业执照外的其他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规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未经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依照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权利才受到限制。所以地方性法规不能对公民的人身权利作出限制性规定或者惩罚性规定。
对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的规定,总的想法是地方性法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带有地方特点的行政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设定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补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已经有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予以具体化,但是,不得超越、行政法规关于哪些违法行为应当给行政处罚,给予什么种类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幅度等的规定。例如,已经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中没有罚款的,地方性法规不能增加规定罚款的处罚。为什么这样规定,因为,一、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抵触,这是宪法规定的原则。有的说,这不是抵触而是补充。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超越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就应当说是抵触。二、要维护全国法制的统一,法律、行政法规,全国都要执行,不能一个地方一个样子。那么,如果认为法律、行政法规的某些规定,不能适应情况的需要,怎么办?应当提出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国务院对行政法规进行修改。第二种情况是,省级地方人大对本省的特殊问题,如禁放鞭炮、限制养犬等,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种地方性法规,可以对除人身罚和吊销企业执照外的行政处罚做出规定。如果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规定。如果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规定。如果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规定。如果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Ⅳ 规范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处罚依据也不是一概而论。(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四条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Ⅳ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家税务总局可以设定什么处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家税务总局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5)违反行政法规怎么处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Ⅵ 公民企业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后,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处罚有哪些方式
罚款,拘留,吊销主管机关颁发的证照等等。
Ⅶ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吗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但是不是所有的处罚,一些特大事件的处罚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Ⅷ 违反环境法规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违反《环来境保护法》的源规定,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具体规定的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会不同。
比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再比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因此,你想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否违反、违反后会受到何种处罚,你可以在网上查阅《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部分,自行对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Ⅸ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有哪些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人身罚
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1.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2.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且又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处罚改造措施。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2013年12月底,北京市所有劳教所均已摘牌,所有劳教人员也均已被释放。
(二)行为罚
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仅次于人身罚的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1.责令停产、停业。这是行政主体对从事生产经营者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而给予的行政处罚措施。它直接剥夺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只适用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行政相对方。
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这是指行政主体依法收回或暂时扣留违法者已经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目的在于取消或暂时中止被处罚人的一定资格、剥夺或限制某种特许的权利。
(三)财产罚
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
1.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
2.没收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
(四)申诫罚
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它是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方式。
1.警告。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提出告诫或谴责。
2.通报批评。是对违法者在荣誉上或信誉上的惩戒措施。通报批评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拘留。昆明刑事辩护律师网页链接
Ⅹ 对于违反银监局规定的处罚有哪些,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都包括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1、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2、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3、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4、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5、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10)违反行政法规怎么处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监督管理机构
第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
第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