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回避

行政诉讼法回避

发布时间: 2021-01-04 20:51:07

① 为什么行政诉讼中不适用回避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回避问题,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专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属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② 是否该回避

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诉内讼案开庭结束后容,法院应驳回回避申请。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本案中的情况属于可申请回避的情况,但是,回避申请的时间不符合程序法规定。

#######################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七条第一、二、四款“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③ 行政诉讼法回避条款申请合议庭回避

第五十五条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内影响公正容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司法解释翻译人员的回避由谁决定

翻译人员的回避由决定聘请的机关决定,刑事案件中的翻译人员分别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法院院长决定,民事、行政案件中由审判长决定。

⑤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享有申请复议权的有哪些人

“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享有复议权的仍然是“当事人”。以刑事诉讼为例,“内当事人” 是指容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及其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请回避权,需要当事人的授权。


一、《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二、《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三、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7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回避的规定,参照《民事诉讼法》)

⑥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那些人应该回避

答案选:A、B、C
理由:《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内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容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⑦ 行政诉讼第三人能不能申请法官回避

1、您好,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规定了可以申请回避的三种情形版:是本案当事权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2、申请的方式:口头或书面形式。 3、法院的告知义务:一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二是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三是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应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4、可以申请回避的期间:在案件开始审理至法庭辩论结束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5、在民诉当中,申请回避只需向审判长申请即可。

⑧ 二审法官与一审法官认识并共过事能否请求回避

认识并不必要代表会不公正判决.你现在所说的情况不属于法律规定回避的范围.不用考虑太多的

⑨ 行政诉讼法回避制度特别规定

什么叫特别规定?自己看看《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认为审版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权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⑩ 法院一审判决,过了上诉期怎么申诉

可以申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以上情况都可以申请再审。

(10)行政诉讼法回避扩展阅读

再审流程

申请再审

一、申请再审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再审申请,申请再审人应是原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以及原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继受人及其近亲属。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二、申请再审应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三、对民事案件提出再审请求有什么限制

申请再审人对民事案件申请再审、是针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错误而提出的,故民事案件申请再审人提出再审请求不得超出原审诉讼请求。

申请再审人在民事再审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得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原审已反诉的除外)。

四、民事案件申请再审立案与再审立案是否相同

申请再审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对符合申请再审条件的民事案件进行申请再审立案。申请再审立案的民事案件只有经复查后,申请再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再审条件之一的,案件才能进入再审程序,予以再审立案。

五、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七、申请再审应当提交什么材料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八、再审的审查期限是多长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九、再审仍不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热点内容
魔法学院主题歌 发布:2025-10-08 15:00:17 浏览:737
北京安然律师 发布:2025-10-08 14:55:50 浏览:78
经济法刘泽海答案 发布:2025-10-08 14:44:22 浏览:937
婚姻法对女人太不公平的条例 发布:2025-10-08 14:31:45 浏览:700
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2025-10-08 13:59:44 浏览:947
民事诉讼法质证时间 发布:2025-10-08 13:54:49 浏览:742
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三 发布:2025-10-08 13:26:02 浏览:220
联合司法鉴定 发布:2025-10-08 13:17:21 浏览:477
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点 发布:2025-10-08 12:40:02 浏览:915
纪委办案法规集 发布:2025-10-08 12:09:10 浏览:505